近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确认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583人,确认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655人。
其中,李志林、鲍虎军2名乐清籍人才入选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接下来跟着小布一起 目睹两位候选人的风采↓ (排序不分先后)
李志林(中国科学院,地学部)
李志林,乐清仙溪人。现任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名誉院长、高铁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负责人。
李志林于1982年获西南交通大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作为访问者派往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地理及地形系进修,一年后转为博士研究生,199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此后,在英国新堡大学、南安普顿大学和德国柏林工业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在澳大利亚柯挺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担任教职。2010年底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出任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创院院长。2014年底回香港理工大学,2020年回到西南交通大学。自2013年高铁安全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获批起,一直担任负责人。
作为国家级特聘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负责人。李志林系统地研究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尺度变换、信息传递 和 质量控制 等3大科学问题,取得了包括国内外公认的 “Li-Openshaw 算法”和 “自然法则”(Natural Principle)在内的一系列原创性成果,获200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 “Gino Cassinis” 奖和“ Schsidefsky” 奖章、中国测绘学会 “测绘科学技术” 一等奖、英国大学科学博士(DSc)等荣誉。
鲍虎军(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
鲍虎军,乐清智仁乡人。现任浙江大学信息学部主任,之江实验室副主任。
1966年2月出生,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图形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和虚拟现实等方面的研究。领导的团队曾获2001年首届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的资助,并作为首席科学家,先后二次承担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虚拟现实和混合现实方面的研究。
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微分域几何计算理论和方法,解决了网格曲面因线性逼近引发的难以形变编辑处理的难题;提出了复杂虚拟场景的简化逼近、全局光照明实时计算和复杂表面多投影画面无缝拼接的等创新技术,实现了大规模场景的高保真实时绘制和呈现;创新提出了视频场景的摄像机实时跟踪、时空一致的自动深度恢复和三维结构自动恢复等方法,有效解决了视频式虚实融合问题。在ACM TOG、IEEE TPAMI、IEEE TVCG等著名国际学术期刊和ACM SIGGRAPH、ICCV、CVPR等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合作出版的著作专著一部、编著二部,其中《计算机真实感图形算法基础》获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复杂对象的几何表示和计算理论与方法”荣获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新闻+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院士制度是党和国家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导向,凝聚优秀人才服务国家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工作于5月31日正式启动,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额共79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总名额不超过90名,增选名额进一步向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和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倾斜;向为国防和国家安全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倾斜;向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工程并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倾斜。此次名单公布后,后续将进行外部同行专家评选、院士选举,并最终产生新当选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