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日11时47分,风云三号06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记者了解到,中科院上海技物所原研究员、乐成人张玉林参与研制。张玉林告诉记者,此次发射的风云三号06星(入轨后编号FY-3F,也称风云三号F星)是我国成功发射的第21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
张玉林在实验室。
记者了解到,风云三号F星是我国第二代低轨气象卫星系列风云三号的第6颗,卫星搭载了10台功能强大、性能先进的遥感仪器,通过全谱段、定量化观测,风云三号F星将获取全球臭氧分布,监测全球辐射收支、冰雪覆盖、海面温度,提供短期气候预测、气候变化预估所需的遥感信息,大幅提高对大气温湿度垂直廓线、大气痕量气体及地球辐射收支能量的观测精度,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数值预报、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生态环境监测和综合防灾减灾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提升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国际主导权和话语权。
张玉林说,卫星上搭载的臭氧天底探测仪是我国首台大幅宽、高分辨率、高精度紫外可见波段对大气微量成分进行高光谱探测的有效载荷,综合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臭氧临边探测仪是我国首台利用临边观测模式进行紫外可见波段高光谱大气探测的有效载荷,将填补我国风云卫星紫外高光谱临边探测的空白。卫星发射后,我国风云卫星将开启紫外高光谱探测新篇章。
风云三号F星发射重量约2700公斤,运行高度830公里,作为太阳同步上午轨道卫星,卫星在轨运行后将接替已在轨工作近10年的风云三号C星。新一代风云三号上午星在确保全球数值天气预报卫星观测资料延续性的同时,与D(下午星)、E(黎明星)、G(降水星)组网观测,形成我国四条近地轨道气象卫星业务组网观测“最强梯队”。
张玉林今年70岁,从风云一号到风云四号,他都参与研制。退休后继续返聘,参加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辐射制冷器初样研制工作,帮助年轻同事分析解决碰到的问题。风云三号F星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制冷器要比之前的05星降低5度,别看只有5度,但困难重重,尤其到后期降1度都需要反复优化设计。“ 原来05星探测器在97k(相当于零下176度)工作,06星为了提高探测性能,要求降到92k(相当于零下181度)工作,这个过程非常考验同事们。”张玉林说,工作中他们通宵达旦是常事,但大家就一个信念:一定要研制成功。
风云三号F星对稳定性、可靠性有更高要求。“ 研制过程对制冷器关键部件的性能要求很高,试验中也有失败的经历,通过多次分析解决问题。有的关键部件需要委托外协单位制作,这就需要我们经常出差到现场解决问题。”张玉林说,但是看到风云三号F星成功发射,忘记了所有辛苦,觉得一切付出都很值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