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57|回复: 0

西瓜、杨梅、咖啡豆……温州人广种“天下田”,联合国前秘书长也来参观

[复制链接]

604

主题

0

回帖

302

积分

老蟹

积分
302
发表于 2023-7-15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时下,正值炎炎夏日,多汁可口的西瓜,也成为人们解暑的首选水果。全国庞大的西瓜市场,至少有1/3的西瓜出自温州人之手。此事却鲜为人知。

微信图片_20230715092620.png
2019年11月,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右)参观孙建省(左)在迪拜打造的温超绿色农场。

连日来,骄阳洒在西北广袤的土地上。来自温州乐清仙溪镇甸岭村的牟宣富和章云平等人,正带着他们的种瓜“大部队”,冒着高温在甘肃张掖、白宁等地区精心管理着共计八九万亩的西瓜地。


牟宣富和章云平团队于四五月份,从海南“转战”西北种植西瓜,目前他们种植的西瓜正值开花结果期,需要聘请大量当地农民来呵护管理。“等到九月份西北的西瓜成熟销往市场后,我们又要马不停蹄地回到海南种植西瓜,以供应春节期间的那波西瓜市场。”牟宣富说。


近年来,一批来自乐清、永嘉的温州人,跟着牟宣富、章云平等人,每年都是从海南到西北,再从西北到海南的轮番种植西瓜,用汗水收获财富的同时,也激活了种植地区的农民增收。被称为“追着太阳种西瓜的人。”


牟宣富和章云平们只是温商发展种植业的一个缩影。


多年来,许多温州人走出家门,在外广种“天下田”。海南种西瓜、甜瓜;云南种香蕉、火龙果、热情果、咖啡豆、石斛和花卉;贵州种石斛、山茶、桑树;东北黑土地种大米;四川种杨梅、高原种李;新疆种苹果、核桃、红枣、香梨,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还有更“出圈”的温商走出国门,在迪拜沙漠、西部非洲等地种起了蔬菜,用勤劳与汗水描绘出更为丰富多彩的关于土地财富的故事……



“放牧式”种瓜
种成全国西瓜市场“主力军”

章云平和牟宣富是较早一批赴海南种瓜的温商。2004年,章云平开始南下海南种西瓜获得成功。2005年,牟宣富也东拼西凑15万元,与8位合伙人一起在海南租了300亩地,种植起“反季节”西瓜。历经多年的种植经验总结和创新,使西瓜的亩产稳定在四五千斤,而且口感好,甜度也高,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微信图片_20230715092630.png
宋仙水(右)和他的铁皮石斛。

“章云平和牟宣富在海南种西瓜赚了钱。”村里及周边村的农民纷纷效仿,南下海南种起了西瓜。近年来,近4000名来自乐清大荆、仙溪以及永嘉云岭乡的温商在海南从事西瓜种植,仅甸岭村就有70多户人家。章云平7兄妹中,有6人从事西瓜的种植。目前,温商在海南种植西瓜约6万多亩。主要分布在海南省的昌江县、陵水黎族自治县和万宁市三个地区。章云平一个人就种植了近3000亩。每年春节期间全国酒店里的西瓜约60%来自温州人种植的西瓜地。


西瓜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为向市场不间断供应优质西瓜,近年来,这些在海南种植西瓜的温商,每年春节过后,在海南西瓜销售完毕后,便前往西北租地。利用夏季高温种植西北西瓜,在九月份左右成熟上市,与海南西瓜打了个季节差。从此,他们从海南到西北,再从西北到海南,周而复始,被称为“追着太阳种西瓜的人”。这种“放牧专场式”种植模式,最早就来自温商的创新思维。


章云平告诉记者,除了海南、甘肃两地外,还有许多温商深入陕西、宁夏、河北、河南和云南等地从事西瓜种植。据保守估计,目前在国内种植西瓜的温商约有七八千人,种植面积约40万亩,年产值超过30亿元,占据全国西瓜市场的1/3左右份额。


“以从业人数和种植面积来说,目前在国内各地种植西瓜最多的无疑是台州黄岩人,但在全国西瓜市场,我们温州人毫不逊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章云平介绍说,几年来西瓜市场好,种瓜的温商也相对比较成功,他身边的小伙伴可谓个个身家100万元以上,家家有房、有车、有存款。


章云平说,“即是疫情期间,我们在海南种瓜的温商也没有受到多少负面影响,甚至还因为去年春节前后,海南西瓜价格大涨,迎来了近年来最大的一个收获季呢。”



发挥规模优势
云南温商提升当地特产层级

种植各种经济作物,虽然相对于庞大的温商群体来说并不算主流,但只要你走进各个农业大省,基本都能找到从事种植业的温商。


云南地理条件好,物种丰富,林林总总的各种热带水果、咖啡和花卉等享誉全国。近年来,在这里从事香蕉、西瓜、石斛和花卉等种植的温州人特别的多。在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的勐海县,记者了解到,从事种植的温商人数已不少于3000人。而温商军团的到来,总以抱团或单体规模,给云南的花、果种植业带去活力,提升了市场层级。


“每次温州的亲戚朋友要我运些火龙果过去,我都得亲自去种植园‘抢’上一些,并作特别的安排,才能运回温州。”说起自家出产的火龙果,来自温州平阳的西双版纳望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圣聪特别自豪。


戴圣聪原本经营一家工业机械制造企业,主要为上海洗衣机厂做配件。2017年开始,其机缘巧合来到西双版纳勐海县,先后投入近2亿元,流转土地近5000亩,创办火龙果种植园,打造出了当地规模最大的火龙果种植基地。去年,他的火龙果基地产出火龙果达8000吨,产值近7000万元。他预计,今年产量或可超过万吨。


望旺公司的火龙果品质好,近年来,几乎都是在地里就已经被预订一空,因此,几年来,戴圣聪做的都是老客户生意。“新客想进来,也无货可卖。”甚至于对家乡温州这边的一些订单也很难满足,有时候老家的亲戚朋友向他要一些火龙果,戴圣聪还要亲自跑到基地去“抢”。他不无遗憾地说,去年从云南发回温州的火龙果可能还不到10吨。


西双版纳温州商会理事、勐海县慧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张魁米则在当地种植一种叫“热情果”的高级水果。张魁米原本从事石斛种植和酒店经营,西双版纳近几年从哥伦比亚引进了一种叫“热情果”的水果,市场价格很高,但由于该水果对种植环境要求高,引种失败的人不少。张魁米得知这一信息后,先后投入1200万元,在勐海县海拔1400米到1700米的山区承包了1000亩山地,种起了“热情果”,并一举获得成功,他的种植园也成为勐海县最大“热情果”种植基地。今年春节前后,“热情果”市场批发价达到每公斤190元左右,而他则实现了每亩果园近300公斤“热情果”的收成。“等到了盛产期,我们每亩产量甚至可达到1100公斤。”说起未来,张魁米语气中带着期盼。


近年来云南的咖啡豆在全国不断提升美誉度。而早在2012年,平阳人潘德崇就来到了西双版纳,投资1000多万元,种植著名的云南小粒咖啡。通过建立现代农业庄园,引进精品咖啡品种,不断发掘市场新需求,如今他已成功打造出专注于精品咖啡种植、采摘、加工、鉴赏和展销体验于一体的“瓯纳德”咖啡庄园。如今的“瓯纳德”庄园不仅在当地远近闻名,还成为了星巴克的长期合作伙伴。



填补空白,他们在“第二故乡”
种出了一个新产业

温商在外搞种植,有一个神奇的现象,不仅要种当地的优势作物;更要引入良种、创新模式,去填补当地农业领域的空白。

QQ图片20230715091441.png
2个月后,章云平在甘肃的瓜田就将迎来丰收。这是其去年装箱的场景。

“四川人喜欢吃杨梅,却从没有种植过,如果将原产浙江的杨梅移栽到四川,一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2004年前后,四川省温州商会副会长、成都喜来登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郑迈,“无中生有”地将6万多棵原产温州和周边地区的杨梅树,不远千里,移栽到成都市天府新区的一个小荒山上,成功将这座小山丘打造成如今年接待游客150多万人次,年产杨梅近2000吨的“杨梅小镇”,带动当地近2万人实现稳定增收,成为四川省农旅产业的“新地标”和成都市乡村振兴的“范本”。


“当年移植的都是已经挂果的杨梅树,为了提高移栽的成活率,千里迁徙的每株果树都自带100多公斤泥球,10多吨的大货车一趟也只能装运100余株。”郑迈说,他先后投入超过1亿元,“愚公移山”般移栽杨梅树6万多棵,改变了四川境内没有杨梅种植的历史。


如今,郑迈的“杨梅小镇”里产出杨梅深受当地消费市场的追捧,市场价格最高可卖到160元/公斤。


郑迈以“认养杨梅树”的方式在当地推广杨梅产品,不少当地企业和消费者从一两棵树到上百棵在他的种植基地“认养”果树,平均单株杨梅认价超过1000元。让他的杨梅小镇每年都有着较为稳定的收益。


被称之为“九大仙草之首雁荡山铁皮石斛”,是温州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温商宋仙水则是将这一温州特产的成功经验复制到贵州省锦屏县,打开当地农民“致富密码”,该项目还获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表彰。


2019年4月,在脱贫攻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感召下,浙江铁枫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入驻锦屏县,凭借铁枫堂的“技术、品牌、营销网络”的优势,与当地政府合作,组建贵州铁枫堂生态石斛有限公司。通过3年多的建设,铁枫堂锦屏的种植基面积达到1.3万余亩,安置就业人员1000余名,范围覆盖三江、铜鼓、敦寨等乡镇的林区,并成功在杉木、梨树等活树上种植铁皮石斛。


锦屏县发展铁皮石斛基地后,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了,每人每天有120元的收入,一个月下来就有3000多元收入,比打零工更加的安稳。宋仙水告诉记者,铁皮石斛在锦屏完全是“无中生有”的产业,浙江铁枫堂公司从项目考察到落地,再到投资建厂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近年来,温商引入的铁皮石斛产业共与锦屏全县15个乡镇、69个村共5321户、21977贫困人口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目前,锦屏县已成为面积全国最大的“近野生铁皮石斛活树种植”基地,铁皮石斛产业也被锦屏县列为致富主导产业,未来规划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



创新模式,“沙漠菜园子”
让迪拜温商火出圈

在很多人眼中,种地可能是古老的产业。但对于创业、创新不息的温商来说,在科技与创新思维的加持下,种植业也有着无限的可能。


对于这一点,迪拜温商孙建省感触尤为深刻。


孙建省创立的温超集团在迪拜拥有多家超市、物流园、咖啡厅等产业,但真正让他出圈的却是十多年前他在迪拜沙漠里打造的130亩菜园子。


迪拜虽地处海边,却是一片沙漠。淡水是当地最为稀缺和宝贵的资源,而绿色蔬菜种植需要消耗大量的淡水资源。因此,迪拜人虽然很有钱,但对于新鲜的绿色蔬菜需求,总显得有些可望不可及。“这里的蔬菜水果基本都依赖进口,不是价格贵就是不够新鲜,而且很多食品在运输和储存时都添加了防腐剂,而且卖的还都是天价”孙建省说。


沙漠里能不能种菜呢?


2006年,从事超市生意的孙建省,向当局申请了一块地,并斥巨资打了6口深达100多米的水井;铺设灌溉管道、修建防风沙围栏、架设变压器拉电、修建水冷空调大棚……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07年,他的菜园子终于产出了第一批蔬菜。从此,孙建省的绿色蔬菜便成为当地华人餐桌上的重要食材。借助自营连锁超市的便利,他还打通产业链,在超市里开设专区,专门用于出售自家种的蔬菜。


“沙漠中种出的绿色蔬菜”,孙建省的产品自带“神奇光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涌进他的菜园或超市抢购,蔬菜常常是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孙建省也因此成为了当地的名人,许多大饭店、餐馆都主动上门寻求供应合作。甚至于一向以采购标准严格著称的阿联酋航空,也向他颁发证书,将他的绿色农场作为航班供应商的餐食专用蔬菜。


近年来,孙建省在迪拜沙漠里打造的菜园越来越出名,甚至还经常接待许多海内外政要的参观考察。


孙建省告诉记者,为了满足市场供应需求,他还将会进一步扩大沙漠农场的规模,以满足更多迪拜华人和当地人的需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891703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4-9-30 16:21 , Processed in 0.29168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