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中午,浙江省气象台官宣,
7月11日浙江出梅;
三伏天也将正式开启。
我们既出了梅,又入了伏,
一年中最火辣辣的日子来了,
大家做好准备了吗?
今年三伏天有40天
今年的三伏大幕
将于7月11日正式开启,
今年三伏依旧是40天。
这也是从2015年以来
连续第九年三伏长达40天。
但今年的梅汛期跟往年相比
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首先就是入梅迟梅汛期时间短。今年我省6月17日入梅,7月11日就出梅了,才24天时间,入梅时间比常年偏迟了9天(常年6月8日),梅汛期比常年偏少了6天(常年30天)。
其次,今年梅汛期的雨量显著偏少。据省气象部门数据显示,6月17日到7月9日,全省面雨量165毫米,较常年(346毫米)减少52%。在全省11个地市中,湖州(265毫米)、衢州(263毫米)和嘉兴(263毫米)分列前三,而温州排名垫底,仅有86毫米的降雨量。
据温州市气象局统计数据显示,过去的一周,我市市区高温天气全勤打卡,也就是说每天的最高气温都将超过了35℃,其中7月8日(上周六)市区最高气温更是达到了40℃!有市民表示“当年孙悟空置身八卦炉,也不过如此吧”。
浙江省气象部门表示,出梅后未来五天全省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当然也包括了温州在内。
入伏后,天气如何?
市气象部门预计,本周一直到周五,气温都还是居高不下,最高气温仍在36~38℃。一直到了本周六,云系增多之后,日最高气温才可能略有回落。
逐日天气播报7月11日(周二):
晴到多云,午后山区局部有雷阵雨 28-36℃
7月12日(周三):
晴到多云,午后山区局部有雷阵雨 28-36℃
7月13日(周四):
晴到多云 28-36℃
7月14日(周五):
晴到多云,午后山区局部有雷阵雨 28-37℃
7月15日(周六):
多云,部分阴有阵雨或雷雨 28-35℃
7月16日(周日):
多云到阴有阵雨或雷雨 29-34℃
在此需要提醒的是,
我们将进入到一年中
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三伏天。
虽说最高气温跟上周相差不大,
但闷热感会明显增加,
极易发生“中暑”现象,
广大市民务必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温医大附一院9天接诊8例热射病
我市连续多日发布高温红色、橙色预警,局部地区出现40摄氏度高温,导致中暑人群不断上升,温都记者从温医大附一院获悉,7月1日到9日,接诊了8例重型热射病患者。目前,还有3例在抢救室留观,4例转急诊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记者从市急救中心了解到,该中心近半个月已接到中暑警情34例。
患者王先生27岁,在工厂上班,连续几天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出现了头晕、乏力等症状。他最初怀疑自己是轻度中暑,没有放在心上,回家后喝了一瓶藿香正气水,症状有所好转。7月5日工作时,他开始感觉身上没有力气,心脏咚咚咚地跳。在工友的陪伴下,他立即到当地卫生所就诊,当时测体温40.2摄氏度,卫生所建议他送至上一级医院。到达附一医急诊时,体温39.2摄氏度,经过问询,医生初步诊断为热射病。护士随即予以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开通静脉通路,并予以冰袋物理降温等对症治疗。经过一个小时的抢救,患者体温从之前的39.2摄氏度降至38摄氏度,现已经好转出院。
7月6日急诊抢救室又送来一名81岁的热射病患者,独自在家没有打开空调等降温设备,被人发现时已经出现抽搐的情况,同时血压很低,送到监护病房时已经是昏迷状态,气管插管,凝血功能异常,脏器有损伤,经过几天治疗,现在已经拔除气管插管,但是老人有基础病,后续治疗还在进行中。
热射病是重症的中暑,最典型的是会出现意识障碍,比如昏迷、抽搐等情况,同时体温会超过40摄氏度,到医院检查后,可能还会发现脏器功能出现损伤,凝血功能异常等表现。
该院急诊科副主任赵光举提醒,预防中暑,最重要的还是要避开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特别是年老、体弱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同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如果出现高热、头晕等症状,要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到阴凉、安静、空气流通处休息,松解衣服,并进行降温处理。病情严重者拨打120求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