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温州公布当年招生政策前,网上便会掀起关于施教区划分的讨论。教育与住房深度关联,自然备受广大业主的关注。
在温州轰轰烈烈的学区房“维权”历史中,绿轴板块的“上田小区是否划入27中”,堪称最具有代表性,对后续其他小区业主的维权以及有关部门驳回业主诉求都有一定参考性。
2016年9月,温州实验中学府东分校(27中)投用。在此之前,中央绿轴板块无配套学校,随着27中投用,满足片区适龄儿童的就学需求,同时头顶“实验中学”的金字招牌,优质教育“一步到位”。
不过,施教区划分是“有人欢喜有人忧”,距离学校直线距离约1公里的上田小区并未划入,差不多距离的上美小区反倒被划入27中。
上田小区部分业主起诉教育局,要求划入27中学。划入27中学的政策依据包括“就近入学”政策、27中立项报批文件等。
其中,最有底气的证据是27中立项报批文件,在人口预测中已经将上田小区纳入考虑。
2019年再审驳回上田小区业主的诉求。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就近入学”≠“最近入学”,“就近入学”是“相对就近入学”的意思,除考量通行距离的因素外,还综合考量行政区域内适龄儿童少年人数、学校分布、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并结合当地具体情况。
来源于浙江高院
此后,在温州网络问政平台上,“就近入学不等于最近入学”也常用于答复施教区划分争议。
鹿鼎园、天悦施教区划分,教育局答复
近年,因学区问题,不局限于施教区划分引发的维权频发,有一个现象突出,业主们多采取“围堵”相关部门的形式。
2017年,凯旋门、大悦湾数百名业主为“瓯海区外国语学校”更名、降级维权。
2022年,温州南浦小学分流260多个学生,分流学校白鹿洲小学计划招收120多个学生,这就意味着分流学生还需要通过摇号争取学位。
近期,龙湾三大楼盘划入国科一小。
以上仅仅是部分案例,类似现象层出不穷。
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围堵”相关部门似乎成了解决施教区争议的最高效办法。不论事件各方承认与否,就历史经验来看,相比起打官司耗费的时间成本且不一定得到好的结果。围堵相关部门,不论最后结果是否能百分百如愿,但总能迅速得到反馈。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在榕华府邸、荣望、理想之城划入国科一小后,小编获悉科技城板块有交付商品房项目业主同样准备了《关于借读国科一小的请示》。
关于,施教区划分引发的争议,短期内很难有解决办法。
1、优质教育分布不均衡。 如果优质教育分布能更均衡,没有特别突出的名校,家长自然也不会用具体的数字去衡量“就近”。
2、约50%普高线的分流压力。中考仅1次机会,高考有多次机会,相比高考,一考定终生的中考更为重要。而约50%的普高控制线,意味着上一个什么样的初中,就决定了以后去重高、普高还是职高。
更残酷的事实,在一个较差的初中,学生的“天花板”,可能只是一所好初中的“平均线”。 以2019年鹿城区部分学校“初升高”为例,鹿城区教育水平在温州本身较高: 部分数据来源于温州房哥、网络
3、教育与住宅捆绑,这就意味着好的学区对房价有加持。业主努力谋求一个好的学区,不能排除有一定利益考量在。
4、“就近入学”有争议,业主诉求有一定道理。《义务教育法》没有明确规定就近入学的范围,那么通过“就近入学(相对就近入学)”原则划分施教区并不是完全透明。
另外,原国家教委《关于制定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标准、义务教育实施和规划统计指标问题的几点意见》规定,有提到就近入学的范围是指3公里以内。
在网络搜寻,外地有法院以该条例支持教育局调剂生源的做法,那反过来如果出现对口学校与住宅区距离大于3公里,是否也应当重新调整住宅施教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