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查看: 9671|回复: 0

当“元宵”遇上“非遗”!今晚的九山书会,走一圈感觉都瘦了!您去了吗?

[复制链接]

692

主题

0

回帖

328

积分

老蟹

积分
328
发表于 2023-2-6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X5aNZ55tb5rqzRu.jpg




万家灯火时,人间共团圆。当“元宵”遇上“非遗”,将碰撞出怎样美丽的火花?2月5日晚,“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2023年温州非遗元宵活动在九山书会上演。一场场融合了非遗演出、非遗体验的文化活动走进南戏地标,带给市民和游客精彩纷呈的传统新年体验,也让无数观众重拾记忆中的年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施艾珠,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恒坚参加活动。


d117Q71pG79Omgf7.jpg

BX8999F4T944RD22.jpg


jw4bBF70JK5T10k1.jpg

赏非遗
民俗表演好戏连台

gGD8a516jT0J8vzN.jpg

T730OZreTy7Lw6Or.jpg




我国历来有“闹”元宵的习俗,一个“闹”字,道出元宵佳节的欢腾与热烈。因此,元宵节不光是赏花灯、吃汤圆,亦是一场盛大的民俗展演。在现场主舞台区域,提线木偶戏、马灯舞、碇步龙等民俗节目轮番上阵,惟妙惟肖、技艺绝伦的表演展现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文化魅力。


F9E5C5TKZtT7VMeZ.jpg


eQ4aENQhDj5IRp74.jpg


VlAZidAhaDnsPn6s.jpg


AX5KkVMkO5MV05NB.jpg


XI1wYYwWDsXWXT05.jpg




近年来,鹿城在非遗保护和传承过程中,不断将非遗主题活动融入传统节日,既为市民提供与非遗项目互动和体验的机会,又为传统节日增色添彩。台上表演精彩不断,台下互动也热闹不已——现场观众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热闹的场景。“锣鼓一敲起来,年味立马就出来了。今年元宵真的是分外热闹。”游客陈琴说。


yR6VrDGdu494O1Od.jpg




Dm50DU04HD40U00u.jpg

品非遗
一站式寻觅传统“瓯”味

BnR1hNXHa5tA2Axx.jpg

如何将传统瓯味“一网打尽”,九山书会这场“非遗小吃”集市绝对不容错过。


伴随升腾的阵阵雾气,夜间的九山书会被传统非遗美食的香气所笼罩,不少群众驻足排队,只为一尝“儿时味道”。县前头汤圆便是其中最火爆的一家,“县前头汤圆是百年老店,不少温州人过元宵节的习惯便是来吃一碗县前头汤圆。”县前头汤圆店经理周艺边煮制汤圆边向记者介绍,只见她手脚利落,将裹着浓厚麻心的白胖汤圆从沸水中捞出,又迅速放入黄豆粉来回滚动,一份经典的“瓯味”擂沙汤圆便做好了。“为了满足大家的需要,我们今天一共准备了5000余份汤圆,还在一旁增加了体验区,可以让市民一道体验元宵做汤圆的乐趣。”周艺笑着说。


uE30VnvcF7icaxWI.jpg




阿红鱼丸作为温州传统美食老字号,非遗传承人叶玉红一袭红衣,站在摊位前忙着拌料、加汤,配合着一旁的花灯,显得十分喜庆。“为了保证食材的品质,我们很早就开始选料备料,大概准备了五六十斤,希望能让市民品尝到最正宗的温州非遗美食。”摊位上的鱼丸以新鲜的东海鮸鱼为主料,通过把鱼肉切成丝,保留肉完整的鲜味,也保证了鱼肉含量的充足。


FA080Sd00d07Sg6T.jpg




吹糖人、九层糕、永嘉麦饼、伯恩烧饼等7种来自温州各地的非遗美食也汇聚于此。通过这些浓缩“瓯味”文化内涵的美食老字号品牌展现出精湛的非遗技艺,以美食为媒呈现温州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


H1PKkjEggYD3YpHD.jpg

逛非遗
遍览“非遗造物”中的匠心传承

p2uOu22r7UBsX6Ne.jpg

t87N3a3dNiZYhyDi.jpg


R6UfZVV66I6E6Z7H.jpg




温州素有百工之乡的美称,各种工艺技艺的展销与体验自然也成了本次集市的“重头戏”。穿过热闹的美食区,瓯绣、瓯塑、彩石镶嵌等传统非遗工艺美术作品映入眼帘,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工艺,匠人们或雕琢或塑造,行云流水间,传承着匠心的极致。“过去,民间嫁女儿时都喜欢定做一套锡器作为嫁妆,已经是一种习俗了。”头发花白的陈大爷一边逛着集市,一边回忆着过去,“元宵节来这里逛一逛,感觉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的温州。”


Tg5ihh9XI3VHUTv6.jpg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锡器还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器物,随着社会的变迁,锡器慢慢退出了大多数家庭的日常生活,打锡器的艺人也就越来越少。”非遗传承人单路德说出了“打锡匠”的守望:“我平常也有在学校授课,普及温州锡器,通过让学生们亲手完成一件小作品加深对锡器的记忆。”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单路德在摊位旁放置了不少制造锡器的材料,只为让来往的市民亲身体验传统非遗的魅力。“看着锡片在自己的锤锤打打中逐渐变为一个碗,还是很有成就感的,也感受到了传统工艺制作的辛苦。”在一旁体验的学生周林天表示。
eV0dsAsENnF3vS8S.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703804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5-10-7 02:41 , Processed in 1.16140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