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7日,年仅17岁的苍南渔村少年陈佳乐在生命的尽头完成了眼角膜捐献,用于帮助他人延续生命、重见光明,重燃生命之火,让生命和爱以另一种方式得以延续。
陈佳乐出生在苍南县大渔镇小渔村,出生后不久就被诊断为脑瘫。
为了能够康复,陈佳乐的父母带着他开始了四处求医之路。“孩子出生后九年多时间里,我们先后去全国各地医院治疗,但是都没有效果。”陈佳乐的母亲颜女士告诉记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症状越来越重。家人的悉心照顾和牵挂最后还是没能留住孩子的生命。“他的身体有病痛,但他的眼睛真的很好。
一双眼睛可以救两个人,我们怎么会不同意呢?帮助他人获得光明,完成造福社会的心愿,这也是孩子生命的另一种延续和奉献。”12月17日凌晨,带着对人生的眷恋,佳乐离开人世。按照他的遗愿,颜女士夫妇第一时间联系了苍南县红十字会把他的眼角膜捐献给需要的人,让生命的价值继续延续。
在苍南县殡仪馆,来自温州眼库、苍南县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和佳乐家属一起为这位年轻的“光明使者”举行了庄重的遗体告别仪式。
温州眼库医生为佳乐实施了角膜摘除手术,并细心整理了遗容。“向陈佳乐家属以及所有的捐献者及家属们致敬,感谢你们给予的如此珍贵的生命礼物,传递了大爱,延续了光明。”苍南县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苏曦饱含深情地说道,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捐献者的大爱精神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大力弘扬。希望有更多人参与到器官捐献这一挽救生命、造福社会的事业中来,为器官衰竭的患者带来生机和希望。
据了解,陈佳乐捐献的一对角膜至少可以帮助两位患者恢复光明。他的名字将刻在苍南县玉龙陵园人体器官遗体捐献纪念园博爱碑上,并享受玉龙陵园的节地生态安葬,在青山环抱,绿水环绕的佳境中永享安宁。
公开数据显示,角膜盲是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在我国,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约有400~500万人,并且这一数字以每年10万的速度在增加。其中大部分的角膜盲病患者需要通过角膜移植手术才能复明,但每年国内开展的角膜移植术仅有八千至一万例左右。缺少供体,是角膜移植术最大的困境。由于多方面因素,我国各地眼库的角膜来源稀缺,大量患者只能被动地等待捐献。近年来,苍南县红十字会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推广人体器官捐献知识,并建成人体器官遗体捐献纪念园,人体器官捐献工作逐渐被更多的人理解、支持。目前,苍南县已有6021人登记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