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公司有一批升值价值极高的‘艺术收藏品’,现在清仓甩卖,想推荐给爷爷奶奶您!”投资品种再升级,从理财产品到“艺术收藏品”,虚构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投资产品价值,编造眼花缭乱的虚假文件证书,令不少老年人防不胜防……
日前,温州瓯海警方打掉了一个以字画、纪念币等艺术收藏品能快速升值为由,专门游说老年人投资的诈骗团伙,涉案金额达1000余万元,受害人遍布全国。
“清明上河图”惊现快递包裹内 老人“兴趣使然”上当受骗
老郇今年66岁,是温州瓯海某商城的一位清洁工。独自一人在温务工的他,在工作之余爱好收藏古典字画、纪念币、玉器等文玩藏品。2022年8月,老郇在网上看到了一则“艺术收藏品”的投资信息,耐不住“兴趣使然”, 他立即点击陌生链接,联系上了客服。
通过几番沟通,老郇了解到只要购买这些“艺术收藏品”进行保密储存,便能在3—5年后卖出2倍甚至5倍的价格!没想到自己的爱好还能“发家致富”,老郇随即在客服的电话中下单了多套“瓷器玉器”“黄金纪念币”和“名师字画”。
与此同时,为老郇送快递的快递员小谢发现了这些快递的“蹊跷”,标明“景德镇名瓷”却从北京发货,本该在博物馆内的“清明上河图”却出现在快递包裹内……怀疑老郇被他人诈骗,小谢立即向辖区派出所进行反映。接到报警后,瓯海公安刑侦大队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抽调精干警力对该条线索开展侦查。
“你们不要管我,商家特地和我说了要把这些东西藏好!”面对民警的上门问询,老郇十分抗拒,并多次向民警强调这些收藏品的“非凡价值”。但经不住民警的“软磨硬泡”,老郇最终同意了民警对其的“艺术收藏品”进行鉴定。不出意外,老郇花费五万余元积蓄购买的“藏品”均为赝品。
成本不足百元却售价上万 警方抓获7人犯罪团伙
老郇的“教训”非常惨痛,但案件“侦办”的进展给他带来了希望。办案民警依靠“融”警务创新成果——合成作战体系,通过掌握的信息开展分析研判和实地走访,初步查明一个以河北籍李某某、孙某某,河南籍王某某为主要成员的诈骗团伙,该团伙以字画、纪念币等艺术收藏品能快速升值为由,专门游说老年人投资。
2022年10月以来,瓯海区公安局分局组织刑侦大队精干警力前往河北滦平、北京大兴开展收网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
经查证,2016年至今,犯罪嫌疑人李某某伙同王某某、姜某某、张某某、孙某某等人,先后在北京、河北保定、廊坊、承德等地成立个人工作室,通过网站投放广告、电话等方式向受害人推销“瓷器玉器”“黄金纪念币”和“名师字画”等文玩收藏品,实际以上物品均为现代工艺品,为嫌疑人从某多多等网上商城进货,价值几元至几十元不等。
同时,该团伙针对不同客户群体“量身订制”话术进行诈骗,谎称自己属于某钱币中心或者某玉器中心等正规单位,将以上现代工艺品包装成具有极大收藏价值和稀缺性的“艺术藏品”,可以直接交由公司挂拍卖行进行拍卖,后期公司将组织统一回购,收取客户的鉴定费、场地费、代理费等费用,使用话术诱骗受害人购买。目前,该案涉及全国各地受害人百余名,涉案金额达1000余万元。
防范养老诈骗 这个“角色”很重要
经过近2个月的努力,瓯海警方成功与该案的受害人取得联系,相关返赃工作正在进一步开展之中。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0%。
(受骗老人的购物笔记)
缺乏亲密关系的个体,都是容易被伤害和被欺骗的易感人群。老年人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其中缺乏亲密关系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年龄群体。当原本应作为亲密关系存在的伴侣、子女、朋友在老年人的生活中缺失时,另外一个能占据此角色的人就很容易获得老年人毫无保留的信任,而且即使亲人或者民警阻止,也很难打破老年人对“骗子”的信任感。
挤压养老诈骗的生存空间,除了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还有一个角色至关重要,那就是子女,子女的陪伴始终是老年群体与养老诈骗之间的那条“绝缘带”。
只有正视老人情感需求、经常沟通交流了解动态、妥善保管重要物品,才能让老年人保持头脑清醒、与可疑人员保持社交距离,填补老年人生活中与心中的那片“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