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子健:最终可能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
12月6日下午,应清华大学邀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国家新冠病毒肺炎联防联控机制专家组成员冯子健,在线上作了一场题为《如何理性面对奥密克戎》的专题报告。
在专题报告中,冯子健对当前和未来疫情发展形势作了判断。
长期来看,未来的疫情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目前国际上的基本认识是,在疫苗免疫的基础上,再经历自然感染,可以使人们对病毒的免疫力得到温和的加强,使病毒对人类的危害大大钝化。随着人群的感染背景的丰富,会形成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的共同构成的杂合免疫,使人群有更强免疫背景,最终使奥密克戎向着周期性、季节性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方向发展,新冠病毒由此建立其生态位,而人类则实现与病毒的适应性共存。
对于这样一个短潜伏期疾病,无论自然感染还是疫苗免疫所诱导的体液免疫都会随时间衰退,而免疫记忆反应的动员速度赶不上病毒在人体建立感染、增值和排毒的速度,加上免疫逃逸,人群难以形成持久的群体免疫。针对早期毒株所生产的疫苗对奥密克戎感染的保护作用相对较小,之后可能需要进一步补打采用不同技术路线开发的含变异病毒的疫苗。不过可以明确的是,疫苗虽然对于阻止感染和阻止轻症的作用有限,但对于预防重症的作用非常可观。
总体而言,这个病毒本身已经变得温和了,这一点是非常可以肯定的。目前数据表明,奥密克戎感染以后,发生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在50%以上。还有接近50%比例的感染者虽有咳嗽、咽痛、头痛、流涕、发烧等症状,但比较轻微。
短期来看,政策调整可能会对疫情产生什么影响?
不论政策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调整,我们多数人都难免遭遇一次感染。当然,第一波大规模疫情冲击的到来时间,与不同地区政策调整的方式、调整前的感染者人数、人口流动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根据数学模型测算,当第一波大规模冲击达到最高峰时,我们人群中的感染率可能达到60%左右,随后会逐步回落到一个平稳期,最终我们可能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
在这过程中,我们亟需做好以下几件事:
第一,采取适当的压制高峰的措施,包括减少人员聚集、减少人员流动、减少堂食、减少娱乐活动、鼓励非关键工作岗位居家办公等,减轻疫情高峰对医疗系统的压力。当然压制高峰的代价是使疫情拖得更长,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更大压力。这需要每个城市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权衡。
第二,提前做好医疗系统的有关准备。疫情高峰会给医疗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需要提前做好医疗服务的流程、模式转换的准备,使没有接触过新冠重症病例的医务人员尽快熟悉新冠的诊断、治疗的规则和流程,能够快速识别重症和有重症倾向的病人;还要改进医院的管理模式,保护正在住院的其他各类病患,并尽量减少因医护人员感染而造成的人员压力。
第三,要进一步加快疫苗的接种进程,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的接种进程。当前的疫苗对于降低高危老人发生严重疾病风险的效果非常显著,建议还未完成疫苗接种的老人尽快接种疫苗。
他还提到,在应对第一波大规模冲击过程中,有三件事亟需做好,包括采取适当措施压制疫情感染高峰;医疗系统提前做好应对压力的准备;进一步加快疫苗接种,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
吴尊友:新冠的重症比例要比流感高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12月7日在微博发文,介绍新冠和流感的异同,以及在今冬新冠和流感同流行的形势下如何预防。
全文如下:1. 新冠与流感,有很多相同之处。
首先,两者都是病毒引起,传播方式类似。两者都可以在人们近距离接触时传播。当然周围环境空气流通不好时,比如密闭空间,远距离传播也是有可能的。感染的人在讲话、打喷嚏、咳嗽等时,如果没有戴口罩或遮挡,产生的气雾或飞沫颗粒,落在近距离健康者的嘴或鼻,或被近距离健康者吸入,均可造成传播。也可以通过手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未清洗或消毒,又触摸口、鼻、眼等,造成接触传播。
新冠与流感有很多相似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气短或气急、乏力、咽喉疼痛、流鼻涕、肌肉酸痛、头痛,儿童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两者的主要症状表现,可以是无症状、轻症、重症,少数病人会演变为危重症,甚至出现死亡。由于两者症状很相似,仅仅根据症状很难区分究竟是新冠还是流感,需要通过实验室诊断加以甄别。当然,也有人可能会同时感染新冠和流感。
绝大多数流感病例,以及无症状和轻症的新冠病例,注意休息和多饮水,不需要特殊医疗服务,即可自我康复。对于一些脆弱人群,比如老人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或患有基础疾病的人,新冠与流感也都可以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器官衰竭、心脏或大脑水肿、心梗等,也可能是致死性的,因此,这些群体需要特别注意防护,尤其是当流感或新冠演变成为重症时,需要及时送医院就医。
2. 新冠与流感也存在很多不同点。
首先,病原体不同。造成新冠的新型冠状病毒,与“非典”和中东呼吸综合症属于同一家族。新冠病毒变异速度快,其传染性和致病性也随着变异而发生变化。造成流感的是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丁四种类型,其中造成人间季节性流行的主要有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也存着变异,但变异速度相对于新冠病毒来说比较慢。
新冠与流感出现的症状时间有所不同。流感出现症状的时间一般在感染后的1-4天。新冠症状一般出现在感染后的2-14天,但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潜伏期明显缩短,约在1-7天,平均多为2-4天,与流感相似。
相对于流感来说,新冠的传染期时间更长、传播速度更快。感染新冠的感染者有更多比例的人失去味觉或嗅觉。
新冠的重症比例要比流感高。与历史上流感数据相比,即使那些18岁以上无任何其他基础性疾病的成人,新冠造成感染者更多、更长时间的住院和死亡。
新冠与流感的并发症也有所不同,比如新冠可引起部分病人血栓、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症。而流感比新冠造成更多的继发性细菌感染。
治疗化学药品方面,目前批准的抗病毒药物,流感有好几种,而新冠仅一种。不过,中药或中成药,对减轻新冠或流感的症状,都有积极作用。
3. 预防
物理性阻隔预防措施,包括戴口罩、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通风等,对于预防新冠和流感都同样有效。很多的所谓隐匿传播,实际上是我们个人的这些预防措施没有做到位,比如,戴的口罩大小不合适,讲话或呼吸时,口罩的上下或左右都漏气,或者有时戴有时不戴,或佩戴不标准。如果这些措施能够真正做到位,预防效果是很好的。
疫苗接种是预防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手段。
流感疫苗通常一年接种一次。在流行季节前接种,能减少感染流感的风险,同时,流感疫苗接种也可以大幅度减少流感重症的发生,及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当前正是流感疫苗接种的最佳时机。
新冠疫苗对于预防感染有一定的效果,其在减少重症发生、减少死亡等方面效果更为显著,特别是老人,在完成基础性免疫接种后又打了加强针,即使有感染,出现重症或死亡的风险都大大降低。
4.本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
我们每个人的健康,自己是本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提法,已经在健康促进或疾病预防中广泛宣传,包括健康中国行动计划、慢性病预防、艾滋病预防等。对于新冠和流感也一样,个人自己严格防护,才是保障自己健康最重要的。
目前全球新冠疫情仍然处于高位,每周新报告病例数约300万例,死亡人数首次出现连续四周每周低于1万例的好迹象。我们所处的西太平洋地区,是目前全球世界卫生组织六个区域中疫情最为严重的,过去两周每周报告约134万至148万病例,接近全球报告病例总数的一半。好的信息是,数据显示重症比例低、死亡人数少。
全球很多国家已经放松甚至放弃了新冠防控措施,这为今冬流感流行增加了风险。欧洲地区监测显示,今年流感流行比往年要早约2周时间,早期的监测样本中约10%为阳性。美国疾控中心报告,11月26日那周,美国约有2万人因流感而入院,比前一周增加了一倍。初步估计,今年流感季迄今,美国至少有870万人感染流感,7.8万人住院,4500人死亡。美国流感监测显示,79%的流行毒株为甲型流感 H3N2, 21%为甲型流感H1N1。加拿大流感监测显示,11月26日那周的流感病例数比上一周上升约15%,是11月5日那周的3.7倍。我国局部地区流感监测数据显示,约5%的监测样本为阳性,多数为无症状或轻症,主要流行毒株是甲型流感H3N2。
很快将进入严冬,疫情变化可能更复杂,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做好预防措施落实。对于新冠和流感这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第一重要的是个人自己做好预防措施,即上述预防中的物理隔离性预防措施和疫苗接种;第二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做好预防措施;第三是在同一场所工作的同事做好预防措施。自己做好了预防,家人和同事也做好了预防,感染新冠或流感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