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748|回复: 0

2022年温州经济运行将遇到哪些挑战?“蓝皮书”解读来了

[复制链接]

3137

主题

0

回帖

1568

积分

皇室贵族

积分
1568
发表于 2022-9-6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日前,中共温州市委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温州蓝皮书:2022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该书由中共温州市委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是第15本关于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的年度报告。
  2021年温州居民收入结构有哪些变化?2022年温州经济运行将遇到哪些挑战?还有哪些经济社会形势值得注意?赶紧一探温州蓝皮书精彩解读↓

2022年温州经济增长目标
应力争达到7%


  展望2022年,不确定因素更为复杂多变,风险挑战多于机遇。从国际看,供应链危机仍将继续,地缘政治冲突导致俄乌战争爆发,粮食和能源危机引发粮食和能源价格上涨,全球性的通胀将不可避免,全球经济复苏面临新的困境。
  从国内看,新冠肺炎疫情危害仍将持续,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重压力。面对明显增加的风险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要适当靠前。
瓯越大桥  管新民 摄
  ◎ 蓝皮书课题组认为:2022年,温州将迎来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年、亚运会等一些重大活动,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向好发展。2022年温州经济社会发展要遵循新发展理念,紧紧盯住“十四五”制定的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的目标,经济增长目标应力争达到7%,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参见《温州蓝皮书:2022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p13-14


温州经济运行需关注
三大制约问题

  当前,疫情存在不确定性、供给需求放缓、经济预期转弱,潜在风险隐现,温州市稳增长面临困难和挑战。从先行指标看,市场预期和企业信心转弱。对温州市10321家四上企业的景气状况调查显示,企业对2022年第一季度综合经营状况预期“乐观”的占37.5%,“一般”的占56.9%,“不乐观”的占5.5%,其中预期“乐观”评价低于即期(2021年第四季度)6.2个百分点。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中,制造业企业对未来3个月的经营预期指数为52.3%,环比下降1.6个百分点,预期趋于谨慎。
瑞浦能源有限公司智能生产车间 刘伟 摄
  ◎ 传统企业发展受成本上升因素制约。温州传统的中小企业数量多,产业层次偏低,大多数处于中下游的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和需求下降的双重挤压。利润收窄,抑制企业投资意愿。受此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长后续乏力,2021年全市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3.4%,增速比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收窄20.4个、8.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
  ◎ 消费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受全国疫情多点散发持续影响,整体消费复苏进程受到一定遏制。202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长2.9%,仍低于2019年6.7个百分点,分别低于全国、全省1.0个、0.5个百分点。金融数据显示,居民消费贷款增速放缓,消费意愿趋于保守,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短期消费贷款比上年下降1.3%。
  ◎ 房地产市场存在潜在风险。2021年温州市商品房销售大降,土地市场快速降温。2021年,温州市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下降26.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3.9个百分点。此外,温州市居民倾向于将资金投向热点城市房地产等领域,造成温州市存款大量外流,上年末人民币存款增长7.9%,居全省末位。
参见《温州蓝皮书:2022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p26-28


需求收缩
对温州工业经济运行影响
尤其突出

  1.工业经济运行的稳健性经受住能耗“双控”限产限电、产业链供应链梗阻、成本上涨等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产业链供应链提质升级步伐加快,工业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
  2.产能增速转弱,经济恢复的基础仍然不稳固,维持平稳运行难度正在加大。温州工业企业构成不利于在产能调整节奏上“以我为主”,成本端承压导致生产安排的紧凑,推迟并弱化了库存补充的安排及其强度,以致新一轮库存主动回补周期展开不及预期。未来工业经济的景气水平主要看需求实质性的回暖情况。
  3.工业企业利润边际改善,利润增速在下行中仍保持退中有守、慢中有底的韧性。成本上升成为压降年内工业企业利润率的主要因素,反映温州工业企业基本不具备向市场转移成本压力的能力。下一年企业利润主要受上游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和市场需求两大外部因素变动影响。盈利能力本质还是产能质量的反映,考虑到高端制造赛道具备更强势的产业链条中利润再分配地位和利润增长的确定性,能否尽快切入高端制造板块是巩固温州制造业整体盈利基本面的中长期关键。
  4.工业投资反弹势头延续,产业投资决策的复杂性增加,投资力度节奏出现切换。基于统计模型对制造业投资“后劲”的估计表明,2022年内工业投资增速有支撑,但投资增幅突破疫情之前水平可能性偏小,高增长或后劲不继。
育才控股集团教玩具车间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需求收缩是当前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之首。这对温州工业经济运行影响尤其突出。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和提质升级,建议当前着重推进两个方面工作。一是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补齐高端供给能力不足短板,推动温州工业企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二是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的要求,针对温州工业企业弱项,支持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参见《温州蓝皮书:2022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p48-50


温州需继续巩固
数字经济省内“第三极”地位


  1.明确发展主线
  当前,温州省内数字经济“第三极”的地位不稳,首先要做的可能并不是优化当前的数字经济工作体系,而是确定数字经济发展主线。对温州来说,一方面传统制造业数字化大有可为,另一方面部分特色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如智能电气)产业集群具有深厚的发展基础,做大做强有温州特色的数字经济可能代表了一条长期来看可行的发展路径。与其贪大求全,不如“攻其一点”,久久为功,坚持走一条以制造业数字化为中心、数字产业化为辅助的数字经济发展路径:制造业数字化是主心骨,要优先发展、重点发展;能为制造业数字化服务的数字产业化要多发展、要大发展,其他数字产业化可以少发展、不发展。其目标是营造良性的、可持续的制造业数字化产业生态,吸引全国的制造业数字化专业人才、项目、投资机构到温州来,把温州打造成为有全国影响力的制造业数字化标杆城市。数字经济项目招引同样围绕这一主线,起到为本地制造业数字化补链、强链、延链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借助制造业数字化中积累的人力资源与金融资本,稳步提升数字经济核心服务业、治理数字化和数据价值化。 
  2.完善工作机制
  在明确发展主线的前提下,按照“一号工程”的标准,不断完善工作推进机制。一是充实队伍力量。对标兄弟城市,增加人员编制,强化数字经济相关处室力量,增强数组办协调能力,优化领导小组例会机制。二是完善统计制度。市级统计部门应组织力量,依据国家统计局《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和《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统计分类目录》,每月做好核心产业数据提取、汇总,形成月度报告向数组办提交。按照《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办法(试行)》,由市统计局牵头,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商务局、科技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卫健委、教育局、通信办等部门配合,建立温州市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跟踪体系,定期上报数组办,并完善分析、研判、预测制度。三是形成联动推进合力。面对快速迭代的数字技术演进和模式创新,加快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数据资源共享,优化多部门联办事项认定、分解、推进、督导机制。
  3.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厚实本地产业发展基础。优化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将智能诊断服务推广到小微制造业企业,系统性降低数字化转型成本。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向数字技术服务商转型,赋能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大力培育、优先扶持本地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按需加强芯片设计产业,支撑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二是弥补本地产业创新短板。一方面,严格对照本地优势传统产业需求引进创新平台,引导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持温州特色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提升高校基础研究能力,加快科技金融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造全国领先的科技服务业,促进数字经济新技术与本地传统优势产业结合;另一方面,加强政府在产业创新上的主动作为,加强政府引导基金作用,设计合理的容错机制和利益让渡机制,大力扶持传统制造业向新兴制造业转型的前期项目,构建一流的风险投资环境,撬动全国资本汇聚温州,加快温州制造向温州智造演进。
  4.加强要素保障
  一是完善空间布局。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总体框架下,优先保障数字经济发展用地。尽快形成一批功能多元、配套完善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区。二是重视人才招引培养与智力支持。持续完善人才政策,提升数字经济领域引才精准度和产业适配度。重视产教融合,鼓励龙头企业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或产教融合联盟,直接培养数字经济人才。持续提升在温高校办学质量,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平台构建产学研联盟,加强技术人员培养,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积极对接国内外数字经济领域一流智库机构,构建完善兼顾专业性、多样性、独立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数字经济专家智力支持体系。鼓励专家学者参与温州数字经济重大项目的第三方评估,为重大政策、重大规划等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三是做好能效优化统筹工作。在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背景下,鼓励以数字技术带动制造业低耗高效发展,实现产业链良性健康运行。做好数字经济项目发展所需的能耗指标统筹工作。
小微园
参见《温州蓝皮书:2022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p131-133


温州居民收入结构
呈现四大特点

  1.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
  2021年全年,温州市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31604元,同比增长11.2%,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3%,为居民增收的主要动力,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为36114元和20990元,同比分别增长10.8%和11.2%,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6.8%和62.1%。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受全市经济快速恢复和需求拉动等因素共同影响,全年整体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加上温州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推进以国内循环为主的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模式,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企业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带来用工需求和劳动薪酬的同步有效增长。此外,8月全市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的最低月工资标准三档平均增长13.1%,进一步夯实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基础。
  2. 经营净收入明显增长
  2021年,温州市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10902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8.3%,是收入结构中的第大组成部分,同比增长10.6%,增幅比上年同期提升8.4个百分点,提升幅度领先其他收入来源。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为11872元和8617元,同比分别增长10.4%和10.5%,经营净收入的加快增长巩固了收入增幅回升态势。城乡居民经营净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温州进一步优化惠企政策,有效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成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帮扶企业解决发展难题,企业经营效益稳步提升。此外,近年来温州深耕以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乡村振兴示范带和美丽田园建设为内涵的“两带一园”建设,效益逐步显现。乡村经济发展呈现多种业态互促共进、多元主体竞相发展的新态势,涌现大批新产业新业态,带动本地乡村旅游热潮,经营净收入的活力不断迸发。
  3. 财产净收入较快增长
  2021年,全市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为9179元,同比增长9.1%,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4%,为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注入活力。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为12295元和1844元,分别增长8.3%和8.8%。城乡居民财产净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全市经济稳步恢复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给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温州浓厚的投资氛围和财富积累习惯使居民倾向于将个人积蓄进行各种投资理财获得长期可靠的回报。同时,温州作为农村改革的先发地,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农村产权、土地等领域的综合改革持续深化,有效激活了蛰伏的农村农民资产,农村集体的造血功能不断增强,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民财产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4.转移净收入持续增长
  2021年,全市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为7904元,同比增长7.7%,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3%,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为9396元和4392元,分别增长7.1%和8.1%。城乡居民转移净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温州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工作,城乡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养老金和低保标准持续提升,为转移净收入的稳定提升提供有效托底。此外,240万名在外温州人带来的具有“温州特色”的寄带回收入和赡养收入为转移净收入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在外温商尤其是华侨返温情况较往年有所减少,寄带回收入和赡养收入也随之减少,导致一直作为四大项收入中增速领跑者的转移净收入增长有所放缓,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期转移净收入仍会继续成为居民收入的有力补充。

永嘉县大若岩镇银泉村  谢文东 摄
参见《温州蓝皮书:2022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p157-159


“营商环境优化”
被企业家认同


  蓝皮书调查指出,“营商环境优化”被领导干部认为是政府经济发展最富成效的工作,且企业家的认同程度更高。
  在391份领导干部问卷中,“营商环境优化”以9.71的平均综合得分居政府经济发展富有成效工作第一位,排名与上年相较上升了1位,得分也连续两年小幅上升。与领导干部观点相似,企业家也高度认同政府的“营商环境优化”工作,且认同程度高于领导干部。“营商环境优化”以9.83的平均综合得分被企业家认为是政府经济发展最富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最多跑次”改革以后,企业家对政府的营商环境普遍赞许,认为政府服务意识得到增强,服务流程得到简化,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在391份领导干部问卷中,“数字经济培育”以8.43的平均综合得分居政府经济发展富有成效工作第二位;相较于上年,综合得分与排名次序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是成效改善幅度最大的经济工作。此外,在企业家问卷中,“‘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格局构建”以8.11的得分居富有成效工作第二位,“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格局以创新人才集聚效应与创新项目裂变效应为温州创新体系优化注入强大动力。

温州市大学科技园  杨冰杰 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891703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4-11-19 18:41 , Processed in 0.17973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