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政府机关“门难进”现象调查
来源:半月谈
“衙门作风”最当改
编者按 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已经发布一段时间,各级政府正在认真落实。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基层政府机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现象依然存在,拉开了政府与群众的距离。对于这些政府机关来说,改作风当从“改门风”开始!
市民中心,市民难进
长三角某地的政府大楼取了一个亲民的名字——新市民中心,但去过这里的群众却大倒苦水:“市民中心,远非市民进得去的地方。”
一位媒体记者到此采访,深有感触——
进了大楼,毕恭毕敬地出示介绍信、身份证、记者证、驾驶证、工作证,不行;主动要求填写会客登记表,不行;请求保安致电被访者确认,被拒……
最终苦等半个多小时,直到被访单位工作人员下楼“带人”。然后是层层刷卡:进闸机刷卡、进门刷卡、乘电梯刷卡……
“真不知道这市民中心的门,有多少普通市民进得来?”这位记者不禁心生感慨。
“都说人民政府是人民的,人民是主人,可去政府办事才知道主人的待遇是什么:登记、出示证件、被居高临下地盘问……能进去那是万幸;没人接的话进不去是常事。”沿海某市一名教师说。
企业与政府机关打交道最多,在门口软磨硬泡求进门,对不少企业人员来说一点也不陌生。
一位企业办事员向记者抱怨:“头天知道要到政府办事,早上出门前就要把自己打扮得体面一点,虽然不抽烟,也要准备好香烟放在手边;进门遇到保安前,先深呼吸3秒钟,告诉自己:耐心一点、大方一点、嘴巴甜一点!”
很多群众反映,如今不少地方政府机关不仅“门难进”,且其气势雄伟的政府“新院”往往位居城市边缘,交通十分不便,没有私家车的老百姓跑一趟累得腰酸背疼。还有的政府机构,“非本院车辆”不仅不能进院门,院门外还是禁停区,附近也没有临时停车场,外来车辆稍事停留轻则要被呵斥,重则面临抄牌罚款。
“门将”把关,衙门难进
俗话说,一世不见官,是个老福人。对许多老百姓而言,到政府机关办事,本就怀有畏难情绪,若再遇到强悍的“门将”,可谓难上加难。
因没有享受到失地农民的相关优惠政策,农民吴某到县政府“反映问题”,保安见其披着旧棉袍、推着自行车,以“政府只管大事,不管小事”为由,拒绝让其入内,无论老吴如何哀求都没用。“最终,我只好怅然地望了望那幢高楼,骑着破车离开。”老吴说。
其实,“门将”强悍的原因耐人寻味。
苏北某县政府的一个门卫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去年有一家人因医疗纠纷到县卫生局上访,我一时心软把他们放了进去,结果这家人在机关大楼里大哭大闹,县领导脸上挂不住,险些让我走人。后来我好说歹说,做了检讨、写了检查、扣了一个月工资,才算保住饭碗。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随便放人进来了。”
很多类似的经历,让“不随便放进任何一个可能给领导添麻烦的人”成了门卫们在工作中默守的一条“通则”。
某地政府一门卫坦言:“我们就是普通群众能否进入政府大门的‘过滤器’——那些在我们眼中可以为领导增光添彩的‘上等人’能顺利进门,而那些可能给领导添堵、添乱的平头百姓绝不能想进就进。”
各级地方政府本应直面群众处理公共事务,但人民政府的大门不让人民进,这是显而易见的悖论。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副教授邵晓莹认为,有些“衙门”之所以难进,是因为个别单位、个别人对“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识不到位,由此影响了政府为民服务的整体形象。“对此,应进一步强化机关工作作风,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强化公职人员素质。发现工作人员态度蛮横的,要严加惩处。”
分析人士认为,一门之隔凸显基层政府信心不足。“为什么要在人民和政府之间架起这道‘大门’?说到底是不自信,是工作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敢直面群众,怕群众当面揭短;是面对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时,不能迅速拿出化解措施,缺乏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
人民政府的大门应该向人民敞开,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是民主和文明的体现。政府机关应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情系人民,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特别是在人民群众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勇敢地通过“改门风”来实现转作风,为群众排忧解难,只有如此,人民政府才能不辱“人民”二字。(记者 刘巍巍 苏晓洲)
也有人认为:
由于公务机关长期形成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痼疾,大部分群众对被公务机关办事人员愚弄和玩弄已经习以为常,以为人家有权,人家就说了算,咱没能耐,有求于人就该被人玩弄和愚弄。实际上,虽然公务人员手中的权力不一定是人民赋予的,但他们所领的工资却是纳税人上缴的税金,他们拿着纳税人的钱,就有为纳税人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公务员在办事过程中故意刁难群众,不痛快办事,就等于拿了群众的钱不给群众办事,群众就有权让他离开这个岗位,换一位能办事、亲近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人上来。
鉴于以上理由,官方与民间应该达成共识,在整个社会营造一个监督公务员的氛围,使公务员队伍随时处在群众监督之下,而监察机关也应该随时接受举报并及时处理。只有这样,那些拿着纳税人的钱,又不为纳税人办事的公务员才会不敢怠慢群众,公务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痼疾才会逐步化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