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入梅以来的持续降雨,令泰顺今年的水稻插秧“黄金期”晚了一些。这两天,泰顺柳峰乡上岚村,120亩的旱改地里,正上演着一派插秧忙景象。“稻花香”里话幸福,上岚村不仅蜕变出生态新貌,更在新风景种出了乡村发展共富“钱景”。
从“陈户家”到“陈富村”
旱改地飘出稻花香
上岚村120多亩的有机稻田这几天进入了插秧季,葱葱茏茏的秧苗,像一块块绿色的地毯在田野间铺展开来。
生态资源禀赋突出的上岚村,也有小山村发展的烦恼——这个户籍人口虽有1000多人,但常住人口只有300多人的“空心村”,在当地是经济薄弱村,全村大多数的土地处于基本荒废状态。
自家油茶园里,番薯种植户因用了牛粪施肥,亩产大增,一个番薯最大的达到22斤;多年坚持有机农业的云岚牧场,在当地租种的有机稻田喜获丰收……看中有机农业的“钱景”,去年,上岚村村党支部书记陈户家一方面主动联系到牧场,达成初步合作,一方面雷厉风行地说服五十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方式,重新开垦农田,试种植有机水稻,实现了多方共赢。“人工插秧、除草、运牛粪施肥,有机耕作需要大量的劳力,女工每天120元,男工200元”,陈户家说:“去年闲在家里的村民都抢着来。”
柳峰乡宣传委员江涛告诉记者,作为深化企农融合发展的新尝试,今年柳峰乡政府将和云岚公司合作千亩农田共富项目,通过云岚公司带动全乡7个村千亩农田种植高山精品水稻及果蔬。在科学合理使用有机肥,改善土壤,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收益的同时,不断优化生态环境。
7个村中上岚村是最先落实的。村党支部书记带头“吃螃蟹”,村民“跟风”尝甜头。以前被嫌弃没人用的牛粪,现在大家种田抢着用。在陈户家的带领下,上岚村迎来了生态共富的好前景,村民亲切地称呼他“陈富村”。“销路不愁,今年村里大概有10来户,开垦出30余亩闲地,种植有机稻。” 村民陈立凑去年在有机稻田帮忙干,今年准备把自家十来亩的荒地,开垦出来种有机稻。村民陈成利满怀欣喜,“去年试种80亩地,因没经验,有的地方牛粪肥料不好撒就没用,今年和牧场正式合作后,我们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20亩,对方免费给我们提供加工过的有机肥料。我们早早地给田里撒好155吨的有机肥,相信今年又会是一个丰收年。”
村民们忙着插秧
“我们坚持有机种植8年,前5年土地抛荒进行自然净化,刚开始村民觉得我们傻,但这里生态环境变好,出现萤火虫景观后,大家看到了我们的坚持对当地的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有机农业,农民最担心的是怎么卖,牧场兜底后,解决农户水稻销路的后顾之忧。千亩农田共富项目,村民们按照其要求选苗、施肥、管控农药等“一条龙”标准化作业,一旦违反了标准操作,公司将拒绝收购。
谈起此次的企农合作,云岚牧场总经理钟松波告诉记者:“普通的水稻100斤220元,去年我们收购的有机水稻是100斤240元,纯农业种植收益增长看似不多,但大米形成品牌效应后,就能帮助提升农户‘二产’的价值。等一个村的有机水稻品牌化后,即使不卖给一鸣,在泰顺也是被抢的香饽饽。”
农企共富模式升级
打造青年社交生活的“世外桃源”
得益于优质的生态资源,一鸣食品的养殖基地就建在柳峰乡。2015年,企业提出云岚牧场投资开发计划,选址在墩头村。眼见着牧场所在的墩头村越来越热闹,牧场周边的上岚村干部们“坐不住”了,陈户家就经常来牧场公司找新点子,寻找村子的致富路。
如今,走进山清水秀的上岚村,除了百亩有机稻田人忙地不闲之外,与牧场合作的年轻设计团队,正在加紧赶工改建当地的特色居民建筑——莲花塘陈氏祖屋和青年旅社。
改造中的莲花塘陈氏祖屋
生态美景初“长”成,藏在深山人未识,而青年自主乡村公社项目在上岚村顺利落地,让陈户家对乡村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江涛介绍,农企共富2.0模式更加开放,农企不是简单的租赁和被租赁的关系,打破以往单一的土地租金等反哺形式,构建“企业+村集体+农户”发展共同体,激发乡村生态潜力,“把青年人引到村里,把农产品卖到城里”,使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我们认为村庄应像笋慢慢冒尖一样,进行有机更新,而不是推掉重建,植入可持续经营的商业,吸引年轻人回来生活、工作,才能赋予村子更长久的发展动力”,之所以选择在上岚村落地项目,钟松波坦言:“村书记公信力、执行力强,当地有生态环境优势,几年后还有苍泰高速建成后的交通区位优势。”
据悉,2.0共富模式版的青年自主乡村公社项目,计划通过低成本改造现有民居,打造小酒馆、咖啡馆、民宿、书吧、青年宿舍、众创办公、荧光剧场研学中心、精致露营基地等数十个功能空间,将村庄建设成年轻化村落、社交型村落、沉浸式村落。项目一期建成后,预计创造青年岗位30余个,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收20余万元。陈户家说:“企业投资改建乡村,这笔‘生意’稳赚!当时企业很有诚意和我们谈合作,我就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事做好。”
说干就干,去年下半年刚达成合作意向,陈户家就马不停蹄忙活开了,数次召集拥有莲花塘祖屋产权的村民开大会,讨论合作方案,虽然大家对改建后自己经营做生意,还是拿分红有分歧,但在陈户家的推进下达成了同意改建的共识,迅速腾空。
“看着风景坐着把钱赚,乡村以后会越来越有人气。”村民陈新满乐呵呵地说:“莲花塘老房子有三十几户,除了几个老人家住那里,原先大多空置在那里,没什么收益,现在企业免费出设计费改建,怎么样都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