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丈村,位于苍南县城中心区,现为灵溪镇沪山社区管辖。老104国道线贯穿全村,东至高速公路进出口处,南与人民大道毗邻,西与站前大道相接,北临新104国道主干线,接近于苍南动车站。
明隆庆《平阳县志》、民国《平阳县志·卷五·建置志》均记载为“八丈”。明清时期,“八丈”一直属于“平阳县归仁乡”管辖。
百丈村自唐宋以来,就有文字记录。特别是在南宋年间,百丈村人才辈出,一个村曾经有过两名武状元,20多名文武进士,是一个文化积淀非常深厚的古村落。至今我们还可以在清乾隆年间重修的《林氏宗谱》中看见那些文人墨客的作品,感受古人的喜怒哀乐。
(一)“八丈”村名的来由
根据田野调查资料记录:
灵溪有一个地方叫做“百丈”,地理位置就在现在的沪山旗杆内。其实,它的真名就叫做“八丈”。
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期,“八丈”这个地方曾在同一时期出了两个武状元,一个叫做张梦飞,另一个叫林时中。这两个人的关系一直很好,两座状元府建得很近。东边与西边的两个边门的门台,相隔只有八丈。这就是“八丈”这个地名的来由。两位武状元不但经常一起骑马射箭,还经常在一起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当地的文化名人章韩彬,就曾为他们写过一首诗,诗名叫做《水门桥》:
二翁唱和爱临清,新架桥梁水面横。
自是林章连地脉,往来人在镜中行。
其中不但提到林章两人的爱好,而且描述水门桥风景如画的地理环境。
这一传说的讲述者是从小在百丈林氏古民居长大的林德娥。林德娥1945年5月出生,大专学历。他解释道,这一传说是当地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查民国《平阳县志》:林时中是宋咸淳七年(1271年)武状元及第,章梦飞就淳祐七年丁未(1247年)武状元及第,两人及第时间相差24年。查章林两姓的宗谱,章梦飞出生于1216年,林时中出生于公元1231年,章梦飞比林时中年龄大15岁。由于两人住在同一个村,他们都是文武双全的人才,在时间上有交集,两人一起吟唱并不是不可能的。
(二)“八丈”轶事名传京城
宋末著名的杭州文化人周密在《癸辛杂识》一文,还记录有八丈村的一些旧事:“何生八丈村人,虽为佣而能谈五行。当诏岁设肆城中。有士人以女命来叩,云有孕方可免灾。问弄璋耶弄瓦耶?答云:也弄璋也弄瓦。不知为何等语,而去后果孪生二子,一男一女也。”
如果翻译这一段古文:有一个名字叫何生的原是(平阳)八丈人,虽然是一个雇工,却能谈论五行之术。过年前后,他曾经开了一个(五行算命)的店在城中,有个男士拿了一个女人的年庚来要求算一下她的命运。他说:这个女子有身孕时方可免去灾殃。对方问:她有了身孕以后,生男还是生女?他回答说:又生男又生女。不知道这一说法有什么依据。男士回去之后,这个女人果然生了一对龙凤胎。
“八丈村”的名声在南宋时已经传播到京城。据民国《平阳县志》记载,南宋时期,仅仅百丈村章氏、百丈村林氏,和附近的沪山周氏,再加上林坳、林家步的百丈林氏亲房,一共走出近百名进士。他们的许多家眷在京城生活,周密的这一则消息,可能就是这些人传播过去的。
(三)百丈“金百万”的传说
根据当地金桓旭先生提供的材料:当地至今还有这样一句口头语:“郑三千、黄一万、金百万”,郑、黄和金都是当地具有悠久历史的姓氏,最早的金氏便群居于六板桥西面的金家宅。
传说早年,有一个叫金碧的人,人称金不换、金百万。有一次,他到瑞安经商,准备到面馆吃面时,看见埠头坐着一个蓬头垢面、满面浓须的大汉。心想:此人满面浓须、不见嘴巴,如何进食?于是请他吃饭一探究竟。大汉吃饭时,从身上拿出一对金钩,把两边的浓须用金钩吊在两耳朵上。
原来大汉非等闲之辈,临别时偷偷告知金不换,自己乃东海“金钩大王”,专门在海上打劫富商。如果有一日在海上碰到海盗,只要你们提起自己是“金钩大王”的朋友,就没有事的。“金钩大王”说,我蓬头垢面,无人理我,还是你看得起我。我把这船棉花送给你。
金不换把这船棉花运回家。解开棉花捆时,却发现棉花捆里暗藏着珍珠、玛瑙、金饰等宝物。面对这些财宝,他不敢声张,只是暗暗地把财宝藏匿于屋后垟心的空坟墓中,静观事态变化。过了几个月,金不换听到了“金钩大王”被官军炮击身亡的消息。
南宋年间,发生一次饥荒。金不换拿大笔大笔的钱去救灾,成为浙南最大的赈灾大户。钦赐“献金状元”“金元及第”等匾额。
金不换还盖起高楼,广置田园,四处修桥铺路,做了许多善事,换得许多美名,成为真正富庶一方、乐善好施的大财主。以上民间传说虽然不能当成史实,但也说明了百丈这个地方是一个自古就宜农、宜商之地。
(作者:林添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