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伴随互联网发展应运而生,刮起一阵有关“炒币”的热潮,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盛行,扰乱经济金融秩序,滋生洗钱、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市民财产安全。近日,市反诈中心公布两起与虚拟货币有关的案例,给市民提个醒。
案例1: 想炒币“赚大钱”竟被骗92万
5月2日,郭女士在家接到一通境外电话,对方称关注其抖音号就可以赚钱。郭女士抱着试试看也不亏的心态,关注了对方的账号,对方自称是个投资虚拟货币的大师,郭女士按照大师的指点。投了100元到账182元,又投了500元到账755元……
这时,“大师”称郭女士赚的都是小钱,不如下载“WW”投资理财App,一起赚大钱,而且保证“稳赚不赔”。尝过甜头的郭女士立即下载了该App,并按“大师”推荐,在理财导师的建议下,通过买涨买跌的方式,在APP上炒某款虚拟币。
起初,郭女士投资金额不大,很快获得收益,便加大投资金额。后来,“理财导师”却说,她的订单超时了,要通过做联单和提现任务来完成赔付。郭女士按对方要求做完任务后,“理财导师”又提出需要纳税、账号升等级等要求。
为赚回前期投入的钱,郭女士通过信用卡、网商贷、花呗、借呗等各种渠道借款共86万元,前后分10次转账充值到APP账户。
直到5月4日上午,郭女士仍无法从平台提现,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连忙报警。
短短2天时间,她累计投资92万元,成功提现的却只有1117元,损失共计91.9万元。
案例2: 手机中木马病毒“泰达币”被盗
无独有偶,近日,市民李先生向警方报案称,他的虚拟货币泰达币被盗。
李先生回忆道,他在社交软件上看到有人85折出售油卡,但要求用泰达币进行交易。
李先生联系对方,收到虚拟货币钱包APP的下载链接以及验证账户真伪的链接,依次下载并操作,成功购买并兑换了4张价值1000元的油卡。
不料,李先生往账户充值了价值34000元的虚拟货币,打算大量购买油卡时,所有的虚拟货币竟不翼而飞了。
通过侦查,警方发现李先生收到的那条所谓验证真伪的链接存在问题,里面被植入了木马程序,当受害人点击链接,账户就会被进行强制的合约授权,嫌疑人就对受害人的账户有了控制权。
警方立即对涉案虚拟币的走向进行分析,很快将目标锁定在了位于湖南株洲的男子陈某身上。之后,鹿城警方联合当地警方在一公寓内抓获陈某、衡某等7名犯罪嫌疑人,现场查获手机40余部、加油卡200余张。
据初步统计,该团伙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诈骗各地人员100多万元
目前,嫌疑人陈某等7人因涉嫌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还在进一步侦查中。
提醒:
投资“虚拟货币”不受法律保护
今年4月28日,市中级人民法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出《注意!投资“虚拟货币”不受法律保护》一文,该文介绍了我市几起涉及虚拟货币的案例后,用“法官说法”的形式,讲解了投资虚拟货币的法律风险。
文中写道:虚拟货币区别于数字人民币,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与纸钞、硬币等价。根据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的规定,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一律严格禁止。任何法人、非法人组织和自然人投资虚拟货币及相关衍生品,违背公序良俗的,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由此引发的损失由其自行承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