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离大陆的南麂岛,不但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丰饶的海洋物产,旖旎的旅游风光,更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不少历史名人与它有密切的联系。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水军曾经在南麂岛驻营。
南麂本岛偏北部的国姓澳,澳口宽1000米,澳长1900米,三面环山,是南麂列岛唯一的优良避风港,也是重要的军港,进出南麂岛的快艇码头也在这里。
国姓澳原名西澳。1646年,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起兵抗清,成为南明最主要的抗清势力。他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连年出击粤、江、浙等地。清顺治十五年至十六年(公元1658年至1659年),郑成功的部分水军曾驻扎在西澳操练两年之久,为郑成功收复台湾也作出一定的贡献。1659年,郑成功战船从南麂出发,北伐抗清。直至今日,当地还留下许多关于郑军在南麂的故事传说。后来民国王理孚有诗云:“古庙宗臣祀郑森,浩然正气隘江心。当年片土难存赵,国姓绵延直至今。”郑成功原名郑森,曾被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更名成功,故又称郑国姓、国姓爷,后人为纪念郑成功,改为国姓澳。
国姓澳澳口北面的那座小山丘,叫国姓山,原来澳之山巅有一祠——“国姓祠”,民间俗称又名“延平王庙”,是明末清初的民众为纪念郑成功而建造的(南明桂王永历帝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奉延平王神像。后因战事被毁,现尚留有部分残垣断壁。
山澳海边的峭壁上刻有“官嶴”两个大字,每个字约40厘米见方,右下角署刻“虎林”二字,在澳的南面郑成功雕塑下方的岩石上刻有“海天拱印”。另据史书载,在南麂本岛大沙澳的岩石上,原来还有“石首呈珠”、下署“虎林”的摩崖石刻,后被毁。据传这些摩崖石刻均为当年郑成功的驻军所题,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来源:人民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