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5日20时,苍南县第三轮核酸采样累计377826人,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苍南全县应急响应等级从Ⅰ级调整为Ⅱ级
关于调整全县“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范围的通告
(第15号)
经过对密接、次密接和其他高风险人群连续三轮核酸筛查,灵溪镇三轮大规模人群核酸筛查,至今未检出阳性。经综合研判分析,该轮疫情社区传播扩散风险基本出清,根据国家、省、市疫情防控有关规定,经市县专家研判,现将全县“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范围调整如下:
封控区为:灵溪镇交通路98号交通公寓、灵溪镇望鹤路360号整栋。
红线区域内为“封控区”,蓝线区域内为“防范区”
防范区为:1.东至江湾河,南至沪山东路,西至城中北路,北至美庄河;2.东至灵堡路,南至仁英路,西至望鹤路,北至望鹤路360号旁小巷;3.东至塘河路延伸线,南至人民大道,西至苍南大道,北至建兴东路。
蓝线区域内为“防范区”
原防范区按照Ⅱ级响应落实社会管控措施。
管控措施如下:
一、封控区严格执行“封闭隔离、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管理措施,安排工作人员24小时巡逻值守和上门服务。
二、防范区实行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非必要不离开本区,如因就医、特定公务等确需出入的,须持属地防控部门有关证明。暂停各类公共场所营业(除做好疫情防控的生活必需场所以外)。
三、全县应急响应等级从Ⅰ级调整为Ⅱ级,需从严落实以下措施:
1.强化场所管控。全县暂时关停旅游景区、宗教、文化、娱乐、棋牌室、酒吧、迪吧、网吧、KTV、麻将房、桌游室、培训学校、健身房、博物馆、图书馆、游泳馆、足浴店、艾灸馆、密室逃脱和剧本杀等人员集聚场所。养老机构继续暂停探视,零售药店一律不得销售退热、抗生素等药品。餐馆、公共食堂要错峰经营,严格控制就餐人数,鼓励顾客打包带走消费。其他公共场所要严格落实预约错峰、测温、验“温州防疫码”、戴口罩、“一米线”、定期通风消毒等措施。
2.减少人员流动。非必要不离苍,如因就医、特定公务等确需出行的,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运输生产生活、医疗防护物资以及从事道路运输“点对点”转运的车辆和人员,在严格落实消毒、闭环管理等各项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可顺畅通行。动车站、汽车站、公路、水路等交通关口要加强管控,做好测温、查证、验“温州防疫码”等工作,严禁红黄码人员搭乘。
3.暂停集聚活动。按照“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的原则,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和属地责任。治丧活动陪同人数不得超过10人,出殡当日出殡队伍不得超过10人,不得邀请乐队。暂停在农村文化礼堂、宗教场所、较大型农家乐等场所办酒席及农村厨师上家门服务办酒席。
4.积极主动申报。凡近日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来苍返苍人员,必须第一时间通过“温州防疫码”小程序主动向所在乡镇、村(社区)报告,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前往就近核酸检测点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并积极配合属地乡镇落实健康管控措施。如隐瞒不报的,列入个人征信系统黑名单。
5.加快疫苗接种。符合条件的市民应尽快完成新冠疫苗接种,尤其60岁以上老年人要积极接种新冠疫苗,全程接种满6个月人员请尽快接种加强针,共同构建全民免疫屏障。
6.做好个人防护。请广大市民及时关注官方发布的防疫信息,合理安排出行,坚持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和涉疫省份,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时刻注意个人防护,外出需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主动配合亮(扫)“温州防疫码”和测温,养成“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一米线、用公筷”等健康行为方式。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应在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前提下,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就近前往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
对不服从疫情防控管理的人员,一律依法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以上措施自2022年3月5日20时起执行,后续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及时调整。
苍南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3月5日
关于开展灵溪镇区域核酸检测的通告
为进一步阻断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途径,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经苍南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组织开展灵溪镇区域核酸检测,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现场采样时间
2022年3月6日(星期日)10时至14时
二、采样检测对象
1.灵溪镇防范区内全体市民;
2.3月3日以来未完成连续三轮核酸检测人员。
三、采样地点
1.防范区内上门采样;
2.防范区外采样点详见附件。
四、注意事项
请各位市民携带智能手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或户口本等),按片区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分时段有序到达指定地点开展核酸检测,保持 1 米以上间距。检测时请主动出示身份证件或温州防疫码,全程佩戴口罩,不交谈,不聚集。采样完成后请务必及时有序返回居所,耐心等待结果。
为了您和全县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请各位市民朋友支持配合核酸检测工作,务必在采样检测点关闭前到点检测,做到应检尽检,无正当理由拒不配合、妨碍疫情防控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需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附件:
采样点设置一览表
苍南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3月6日
关于做好广东、上海、杭州、嘉兴等重点地区来苍返苍人员健康管理工作的通告
(第16号)
鉴于近日广东、上海等地疫情源头不明,传播链众多,疫情输入风险极大。为持续巩固我县疫情防控成果,最大程度降低疫情输入传播风险,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现就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对广东、上海、杭州、嘉兴等重点地区来苍返苍人员实行以下健康管理措施(根据疫情进展动态调整):
(一)对以下地区来苍返苍人员实行“14天集中隔离观察+7天居家健康观察”健康管理措施:
1.广东:深圳市罗湖区桂园街道、南湖街道(从2月9日起追溯),龙岗区坂田街道(从2月5日起追溯),南山区招商街道、蛇口街道(从2月10日起追溯);东莞市大朗镇、虎门镇(从2月11日起追溯)。
2.上海:普陀区石泉街道宁强路33号石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从2月15日起追溯);松江区九里亭街道永辉超市沪亭北路店(从2月16日起追溯);嘉定区马陆镇宝安公路3705弄1号(从2月16日起追溯)。
(二)对以下地区来苍返苍人员实行“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观察”健康管理措施:
广东东莞市(从2月11日起追溯),深圳市(从2月10日起追溯),惠州市惠东县大岭街道(从2月23日起追溯)。
(三)对以下地区来苍返苍人员实行“3天居家健康观察+11天日常健康监测”健康管理措施:
1.广东中山市坦洲镇(从2月24日起追溯)。
2.上海全域(从2月26日起追溯)。
3.浙江嘉兴市嘉善县惠民街道(从2月28日起追溯)。
(四)对以下地区来苍返苍人员实行“核验2天(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14天日常健康监测”健康管理措施:
1.广东:广州市(从2月14日起追溯),珠海市高新区(从2月12日起追溯),揭阳市普宁县(从2月17日起追溯),惠州市惠东县、大亚湾区(从2月23日起追溯)。
2.浙江杭州市滨江区、上城区(从3月2日起追溯)。
3.浙江嘉兴市嘉善县(从2月28日起追溯)。
(五)省外及3月2日起有杭州市旅居史的来苍返苍人员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若无法提供的须在抵苍24小时内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二、积极主动申报。请有以上重点地区旅居史的来苍返苍人员,第一时间向所在社区(村居)或拨打12345报告,有工作单位的同步向所在单位报告,做好个人防护,并积极配合属地乡镇落实相应的健康管理措施。近期从省外及省内重点地区来苍返苍人员,务必事先通过“温州防疫码”填写“返温来温预申报”进行自主申报(用微信、支付宝、浙里办搜索点击“温州防疫码”或扫描“温州防疫码”二维码进行申报)。
三、强化场所管控。开放的公共场所要严格落实“测温、扫温州防疫码、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等防控措施,发现防疫码为红黄码或行程卡红横杆或显示“限制聚集”的,及时向属地乡镇报告。
四、加快疫苗接种。适龄无禁忌症人员要积极响应、尽快接种疫苗。第二针疫苗接种已满6个月的18岁以上人员,要及时进行加强免疫接种。60岁以上老年无禁忌人员应积极主动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加快构筑全民免疫屏障。
苍南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3月6日
昨天下午15时,温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温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市疫情防控办、市委市政府信访局、市商务局、苍南县有关负责人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市疫情防控办副主任、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章建新通报温州新冠肺炎疫情处置最新情况。
一、病例情况。自3月3日上午苍南县发现2例新冠肺炎病例以来,我市无新增确诊病例。目前,按照“一人一策”原则,2例病例已在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个性化治疗,病情稳定。
二、精准开展流调溯源。疫情发生后,我们充分发挥流调溯源应急体系协同作战机制,线上、线下协同作战,高效做好流调溯源。目前,全市共管控密接者411人,管控次密接者1420人。
三、全力组织核酸检测。全市紧急调配市、县两级采样机动队1600人支援苍南开展区域核酸采样,调配市本级、平阳、瑞安、泰顺4辆核酸检测车驰援苍南开展核酸检测,同步快速启用3个市级城市核酸检测基地。截至3月4日24时,苍南县累计完成两轮核酸采样共752841人次,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今天上午启动了第三轮区域核酸采样检测。
四、及时保供应急物资。市交通部门积极调度车辆,保证人员及核酸样本顺利转运;市商务部门加大生活必需品支援,增加生活物资存量;市卫健部门统筹好全市医疗物资和实验室资源,保障核酸采样的必需物资和应急检测能力。相关县(市、区)也通力协作,相互配合,确保疫情处置工作有序进行。
下一步,我们将准确把握疫情形势,按照省疫情防控“七大机制”要求,进一步压实四方责任,毫不放松、科学精准实施最严密、最精细、最扎实的防控措施。同时,多渠道引导市民加强自我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1米线,不断提升科学防护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