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查看: 12269|回复: 0

毛坑:一个村庄的耕读记忆与人文情怀

[复制链接]

778

主题

0

回帖

399

积分

老蟹

积分
399
发表于 2022-2-16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毛坑村曾是毛坑乡政府所在地,后来经过几次撤并,现调整为珊溪镇的一个行政村。据《文成县地名志》载,毛坑之所以取名为毛坑是因为村中有一条溪坑,毛姓人最早在此坑两岸定居,故名毛坑。


毛坑村地处珊溪镇东南之巅,上通桂山、泰顺,下达南坑、珊溪,距离镇政府所在地3.5公里,村内有两山——狮子山和白象山,狮子山形如狮子舞球状,白象山犹如一只白象伸长鼻子在龙潭口饮水;有两峰——笔架峰和黄岗峰;有三井——龙潭瀑布形成的三个深井;有两岩——神仙岩和龟岩;村内有一条溪流,名为毛坑,溪流上架有九座桥贯通南北,碧水环绕、青山掩映犹如龙骨般搭起了这个小山村。悠悠的溪水从历史的山涧里源源而来,南宋嘉定元年,即公元一二二二年,伯欢公五世孙静公是湖广知府,他的第三子贤翠公寻到了桂川,也就是现在的毛坑,见这里的山川左边有象山右边有狮子山,两山之间拱锁水口,当地人称这为雌雄山,顺着水口而下有二级瀑布三个龙潭,贤翠公认为如此秀丽之地,不但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而且更有利于家业兴旺,子孙发达。


zKX9EyBYEeYJLesC.jpg



毛氏在珊溪是一个大姓,文成从科举制度开始到废除共出过15个进士,毛氏家族就占了2个,一个是北宋时期的毛崇夫,一个是南宋的毛珍。毛崇夫科第时间是雍熙二年乙酉(985),官职及封赠有翰林正字、知制诰兼 、诏举贤良方正、宏文馆学士、朝散郎、国子监祭酒、刑部郎中、权知苏州、转知泉州、越州、秘书监;毛珍科第时间是南宋1136年,官职是南剑州(属四川省管辖)教授。


据毛氏后裔——85岁的毛祥芳老人介绍,毛崇夫不但学问大,著有一书《纠缪》(此书目前无法找到),而且很重视农业的发展。毛氏族谱里就有这么记载:做官清廉,两袖清风,任满归里,囊无别贮,仅携银杏、核桃、榛栗三种果树,分贻子孙种植。也就是说毛崇夫告老还乡后,仅仅带回来三种果树,并把三种果树分给了三个孙子种植,而种植银杏树的孙子开枝散叶最多,现在这个系脉仅在珊溪就已经发展到4000多人。银杏树又名白果树,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现存活在世的银杏稀少而分散,而在毛坑和桂库、平溪这种树却很常见,特别是桂山的平溪村,毛氏祠堂前就种有上百年的两棵银杏树,在当地又名“夫妻树”,树高达三十多米。在毛坑的上个祠堂也种有两棵,看来祖先毛崇夫是有远见的,这也在无形当中对后代起到了教育作用,而毛崇夫自己就是一个最好的榜样。


Z8aY9D78F930P489.jpg



相传,毛崇夫开基之地,也就是现在的珊溪镇白鹭广场曾有一个大水缸,据老人说,毛崇夫用石头制成的储水的缸到现在还在,被放在一个寺庙里使用。


祖先毛崇夫还引进了一个农用工具——水碓,最初的时候是用脚碓,人们利用这个工具去稻壳,使用方法是人的脚是踩在木质柄杆上的,待脚用力下压松开柄,石制的锤子落下时就砸在了石臼中,去掉了稻谷的皮。而先人毛崇夫想到水碓的使用可以大大节省人力,所以在珊溪秧头地方造水碓,可以借水力舂米,代替人力操作的另一头变成了一个大的立式水轮,轮上装有若干板叶,转轴上装有拨板,拨板是用来拨动木质柄杆的。流水冲击水轮可以使它转动,轴上的拨板臼拨动木质柄杆的梢,使碓头可以不分日夜的一起一落地进行舂米,用水碓的方法取得效益可以更好。这样农忙的时候,在家帮忙的孩子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了,耕和读并重而行,何乐而不为。


由于毛崇夫本身是进士出生,北宋期间又担任过国子监祭酒,分管文化教育,所以告老还乡的他仍不忘记自己的老本行。清闲之余,他在家乡办起了私塾,在私塾内学习的不但有自己的孙儿国宝、国实、国贤及侄孙国安之外,还无偿吸收左邻右舍的孩子共同前来学习文化。远近的民众得知后,纷纷将自己的孩子送来学习。在当时,这所私塾可谓名噪一时,学员中有不少后来成为了士绅乡贤。随着孩子们的长大,孙儿国宝迁移平阳毛家处,国贤迁居穹岭头,国实迁居泰顺箬阳,可无论到哪,他们都继承了先辈的办学理念。


lqW2k7z5ssVSejJA.jpg



关于毛氏家族的另一进士——南宋毛珍,有个说法就是毛珍公中进士后,上任南剑州教授,整家都迁居到了四川,再加上当时交通闭塞,因此关于毛珍公的传说不多。不过在珊溪镇的毛山村至今还留有毛珍公使用过的象牙筷一双,上马墩下马墩一对,马棚遗址一座,毛珍公的坟墓一座,可惜的是毛珍公的坟墓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平整过,现已经不完整。


为了纪念先贤,毛坑村的毛氏祠堂内都塑有毛崇夫、毛珍、毛贤翠、毛泽东四幅遗像。祠堂内还有一匾额,写着“有勇知方”四个字,据毛氏族谱记载,该四字是当时的省长题的。关于这个题字还有一个来由:时间发生在袁世凯称帝的时候,为了彻底推翻封建王朝,革命军集中火力攻打被敌人占据的铁宝山,可是几次冲锋都被敌人的火力打得退了回来。后来革命军组织了一支敢死队,毛氏后裔毛子麦踊跃报名,在激烈的战斗中,他一人就连杀了敌军五人。


毛氏的后裔不但继承了祖先的勤劳智慧、上进好学,而且为人也很大方。当地流行一个传说,说是有一个神仙,一日外出遨游,想看看毛坑这个地方人品怎么样,于是就摇身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穿着破烂的老乞丐,蓄着长须和乱发,满脸污垢,来到此地行乞。老乞丐想从村口第一家开始做测验,于是他就敲了这一户人家的门,“当当当当”,第一户人家的主人听见有人过来敲门,赶忙从后门跑到前面开门,一打开门,发现是老乞丐,顿时心生悲悯,就把乞丐请到了家中,给他端来了米饭,老乞丐满意的点点头,待主人转身时,神仙没有吃饭就不见了。老乞丐又来到第二家,也是同样的待遇,走到第三家,还是一样,如此反复,最后,神仙觉得这个地方村民很有礼节,想送点什么,于是他从远方挑来了两块仙丹岩,想放到水口处,以此增加毛坑的风水。神仙“哎呦哎呦”卖力地挑到半路,看到一个起早的衣裳不整的农妇,感觉眼前这个妇女冲到了自己的仙气,于是卸下这两块岩就立刻消失不见了。现在这两块石头就立在村内一户人家门前,只不过,石头不像以前那么完整了,一块被削去了一半,当作了造桥的石料;一块因为造公路,石头外侧也被削去了一大半。在场的老人都说,这个放岩的地点就取名为双岩,将两块岩石叫做神仙岩,神仙岩的故事也就一直流传至今。


Ch2tTETKo25sSE6u.jpg



相传,毛坑的河道里有一块大石盘,形如乌龟状,有天气预报的能力。碰到久旱不雨的话,只要龟嘴那个位置有水流出,说明三天之后就会下大雨了;久雨不晴,龟嘴位置不流水了,三天内必定晴起来。这个传说当地老人都很相信,要是晒谷子什么的,只要看看乌龟嘴,天气好坏就可以知晓了。


毛坑人的耕读传家,重农重学的祖训不但养活了村里人,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从这里走出来的人都自豪地说:我是毛坑人,我的祖先叫毛崇夫!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E ·N· D


声 明


本公众号由文成县文广旅体局与文成作协联合开设

文章版权归“淡墨文成”公众号所有

欢迎转载 | 注明出处

IpWU44NVUgdZXOgd.jpg

淡·墨·文·成

点滴成墨 | 追忆文成

DANMOWENCHENG

▇ 长按识别·关注我们 ▇

发表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891703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5-9-2 12:36 , Processed in 0.25132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