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那天去万科翡翠天地,有业主说,当年在多弗绿城翠湖里和翡翠天地之间犹豫最终选了翠湖里的,现在不少后悔了。
很重要的原因,是多数被绿城名头勾引的业主,如今被多弗气的半死。
从那位大户型业主的精装现场,有可能。至少,大理石裂纹微乎其微,石膏板/墙的阴阳角都很正……
反观那些正在捍卫温州第一神盘美誉的翠湖里业主,不仅受个别业主嘲讽,前段时间的横幅还被临时工保安收走——
另外,还被拦在外面不允许进自己的会所——
有业主感慨,多弗就是野蛮人——
个人认为,这样的野蛮,已经到了有恃无恐的地步。
a、有权利收走横幅的,只有某机关。比如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等。
同样的,这些安保公司请来的临时工,也没有任何权利阻止业主进会所。
道理很简单,非业主本身的市民也有权利,除非会所真的在施工。
从这个角度,多弗的“严防死守”并不明智。
b、无论从社会管理角度、开发商等,横幅是业主相对合理、合法的发泄窗口,只要文字本身是诉求,不是诽谤与攻击,理性且正义,它应该被有限允许。
所谓有限允许,就是业主们一定要理性,更要知道有些敏感的场合永远不应该去。
多弗大理石裂纹等相关问题暴露的精装乱象,在合同相关已经给了开发商不整改的理由,比如因为天然大理石存在易脆易断裂等为他们开脱了责任。
这也是变相加重购房者负担的不平等约定。
2
有做工程的兄弟在酒桌上这样说
开发商依据大理石断裂、破损等找供应商索赔,却把瑕疵品用在了业主房间,一户分摊个几块,哪怕只有一两平的面积,那么一个楼盘下来,小钱不小。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猜测?
——我们找装修公司,哪怕一块大理石有不满意的裂纹,都能得到更换或赔偿,一套房下来完好。
为什么到了开发商这里,就必须得默认接受瑕疵?
你要知道,任何装修公司哪怕工作室与供应商都有退货协议、返点协议等。
——开发商因为量大,有足够的议价权,一般还有供应商的质保金要求售后。
于情、于理、于法,不整改的充分条件完全没有。
唯一的解释,“通吃”。
这可能是他酒喝多了!多弗家大业大,在温州关系神通,温州民间传闻它黑白通吃,应该看不上这样的小钱。可能,多弗的审美比较别致,有自己独特的底线思维。
3
“去看一看吧。”这是当下中国老百姓和高级中产在买期房后普遍的心理。
因为不放心,更因为那一堆钢筋水泥背后代表的是自己用半生血汗换来今后的藏身之处,幸福起点,读书的敲门砖……
然而,看了糟心,不看更不放心。
很多年前,鲁迅先生在自己的杂文中告诫大家——在中国,是万不可轻易去“看一看”的。
多弗绿城的业主多看了自家的大理石一眼,心碎的声音比大理石崩边还要清脆。
华润鹿岛万象天地的业主多看了一眼自己的侧门,脑海中的超链接就到了近乎同款的看守所大门。
……
大家有所不知的,这样的精辟思考,文章题目叫《碰壁之后》。
当下业主“看一看”的结果,少数得到了满足,多数恰好就是碰壁——
比如在开发商的碰壁;比如在某些部门的碰壁——绝大多数业主都不知道遇到这样的问题到底找谁解决找谁监督;又如邻居的碰壁——因为身份不方便出场、因为开发商的私下人情和公关、因为自身投资担心曝光造成负面细节放大影响及时出手;等等。
回顾种种,百年之前就被总结了——“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样,使你随时能碰。”
但是,面对真金白银花出去的钱,我们在精装修制度下,必须要“看一看”,而且应该被制度更多保护腰杆笔直地多看一看——从材料本身,隐蔽工程(尤其防水、电线/水管品牌),到最终交付。
温州住建部门在加强监管、让业主多看一看方面,看起来很努力,过于形式主义。我们从住建部门制定约束开发商政策的反向思考——有没有人给住建相关制定一个考核?就我们大多数业主的现状,最多跑一次在那几个部门里似乎没什么作用,似乎老百姓的维权次数与他们的年终奖不搭边。以至于,“精装交付”如今变成了老百姓要去体谅开发商,说服自己理所当然要接受瑕疵。
这是一种病。
我之前看到一份关于温州某知名楼盘的内部文件,其中有个约束条件很有意思,大概这样——如果因为品质问题等被官媒、自媒体曝光一次,那么就要扣10-20万不等的违约金。
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