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委书记:
晚上看了一下温州发布网友发布的《温州将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来了!》
http://bbs.703804.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396701&extra=page%3D1
其中提到了温州市政府印发的《大力培育发展“温州新消费”加快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温州新消费实施方案》),其中提到:
到2025年,温州将力争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00亿元,网络零售额3000亿以上,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3750元,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60%以上,4A5A级景区25个以上,三星级及以上旅游饭店床位数15000张以上,形成知名品牌首店首发集聚地、优质消费资源汇集地、时尚潮流消费引领地、文旅康养消费目的地、内外贸融合发展示范地、放心消费体验地。
实施首发首店经济招引提质工程、实施新领域消费融合工程、实施多跨消费业态集聚工程。
我一看,就知道这又是温州市政府里面不懂经济的秘书的奇葩创新文章,又写错了。由于我们都是大学学经济的,因此我想用专业的经济理论解释一下温州市政府的上述错误,具体经济理由如下:
一、消费,属于《宏观经济学》学术问题,如今温州市政府用《微观经济学》管理思维来刺激消费,经济方法论,基本上属于“上错花轿嫁错郎”。这也是不懂经济学的领导的逻辑思维错误通病。
二、《十九大报告》提出“稳中求进”战略,明确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学中,稳中求进战略的落实,是宏观经济模型的应用管理问题。其中,稳中求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建立在经济诸元最优控制、谋求经济“帕累托最优”的基础上的,而不是谋求单一刺激消费、消费指标最大化求导的基础上的的,也就是说,市政府的上述《温州新消费实施方案》,违背了《十九大报告》的经济既定目标,也违背了《宏观经济学》常识。 在宏观经济模型经济专业领域,消费,既是是模型中的经济输入参数,也是经济输出绩效结果,受其他经济诸元的制约的,市政府不可能脱离经济诸元而对消费指标拔苗助长。
在经济学方法论方面,脱离“稳中求进战略”,而单纯的鼓吹“刺激消费”的经济激励导向,是错误的,也是不现实的,根本经不起温州经济实践、经济实证分析的检验。
在经济激励导向方面,前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的经济管理思想,而不是“单纯刺激消费经济”的激励导向。市政府的秀才们搞不懂中央经济战略,提出刺激消费的激励导向,这是不对的。
例如温州900万个人,每人晚上一个人最多只能睡一张床,总共需要900万张床,不可睡到901万张床,如果大量赶走外地民工,人数减少,不管温州市政府如何出台刺激消费的政策,经济资源禀赋受到经济、人口因素制约,所以也不会用床需求的边际增加的消费。
三、消费受货币制约,老百姓、企业如果没钱了,是不会消费的。
资本市场方面,如果温州资本市场没钱了,资本流动性不足,市政府穷的要发行房票,企业贷款难,银行存款大幅下降,不管市政府出台什么样的《温州新消费实施方案》,那么温州的消费也是无法增长的。市政府的所有经济蓝图,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很骨感。
还有,消费受市场因素制约,例如温州“砖家”搞了一个奇葩的BRT,公交公司霸占了一条温州道路,美其名曰BRT专用道,将温州公路变成了公交公司“私家车道”,弄得温州百姓开车天天堵车,民不聊生,百姓有车都不敢开,汽车消费的市场需求大幅萎缩,所以温州想刺激、增加汽车购买的消费,也是“缘木求鱼”的。
四、温州市政府内的秀才,基本上不懂《经济学》,基本上看不懂《十九大报告》的经济战略,但是都好大喜功,违背经济学规律,在没有经济资源禀赋,忽视温州经济情景因素现实,忽视经济规律,在没有经济路径的情况下,整天就做一厢情愿的“经济春秋大梦”,“经济烂尾楼”工程泛滥,胡说八道的经济文章一大把,最终都是经济笑话,这俩年把温州百姓牙都笑掉了,温州国民经济建设很受伤。我一直在703804网站告诉他们正确的经济答案,这些人非但不说谢谢,还跑我单位告状(去年来告状13次),我也真的很无语。
一言蔽之,温州市政府的《大力培育发展“温州新消费”加快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在经济领域,违背中央经济战略思想,严重脱离温州经济实际、违背经济规律,没有经济管理路径,没办法实施。
以上温州“偏才、专才”(市委组织部云)的经济意见,仅供大学经济专业毕业的市委书记参考,如果我的经济问题说错了,欢迎市委书记多多批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