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上午,为期两个月的“2021刘伯温故里文化旅游节”正式启动。在文成这片文脉绵长、新韵不绝的灵秀之地,一幅由三个主题周——“刘伯温文化旅游周”“亲山亲水清凉周”“侨家乐生活周”串联,深度发现文成山水之美、文化之美,体验原味乡村、深厚历史的文旅画卷正徐徐展开。
“帝师故里,生态文成”,刘基的名人效应和刘基文化对文成影响深远。2021年是刘伯温诞辰710周年,为擦亮以刘伯温文化为代表的城市金名片,打造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样板,文成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策划推出了首届“刘伯温故里文化旅游节”。
本次文化旅游节活动,以“伯温文化·畅游一夏”为主题,以刘伯温文化贯穿始终,更注重市场及游客的参与互动,特别推出预定伯温家宴送观礼劵和一系列可以体验的项目,如汉服拍摄体验、侨家乐生活周体验,还围绕伯温先生的智慧策划推出了剧本杀,在刘基庙前布设摊点,展销印着刘伯温画像的紫砂杯、画扇、手工陶制建盏等文创产品和具有文成特色的土特产伴手礼。
文成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侨家乐创建办主任姚瑞琼说:“刘伯温文化节已成功举办了5届,今年首次和旅游节‘牵手’,我们希望融入更多创新、时尚的元素,将文化旅游节打造成文成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强的乡镇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促进伯温文化全方位、多角度传承,推动‘伯温文化经济’发展,并以此为起点,深入挖掘刘伯温的时代文化内涵,打造伯温文化IP,探索助推文成文旅产业品质化发展。”
太公祭 游客专程坐飞机赶来观礼
作为“刘伯温文化旅游周”的重头戏——太公祭,昨天一大早公祭活动的现场就已是人山人海。刘基广场上各地宗亲代表列队肃立,慕名而来的旅人也沉浸其中,伴着钟鼓声,穿越历史的厚重,怀古追思。
据南田《刘氏宗谱》载,自明正德年间始,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或六月十五在刘基庙举行春秋祭祀活动。自明迄今,礼仪相沿,传承至今。2011年6月9日,太公祭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温州,以祭典之名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只有太公祭。而刘基祭祀也已经成为刘氏散居宗亲觅祖认宗的重要活动。
“这次回来参加祭祀的外地刘氏宗亲有1000多人,近的有瑞安、平阳,远的有山东、安徽的,还有不少特地从国外如意大利、德国赶回的宗亲。” 今年74岁的刘氏宗亲、温州市刘基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日泽,参与了每一届刘伯温文化节的太公祭组织工作,“自从非遗申请成功后,太公祭的活动办得越来越正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今天我还碰到两名来自山东游客,他们钦佩刘伯温的为人,特地坐飞机赶来参加太公祭活动。”。
为宣传刘伯温事迹,传承刘伯温精神,研究刘基文化20多年的刘日泽,近年来,还当起了刘基庙的“义务导游”,给敬仰刘伯温的游客讲述刘伯温的生平,“随着伯温精神、伯温文化的宣传,能明显感觉到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了。”
伯温家宴 每一道菜都有一个温馨的故事
食物勾勒城市个性,想要了解一座城市,最直接最深入的方式,大概还是要深入美食。
太公祭结束后,刘伯温故里文化旅游节以丰盛的伯温家宴美食招待了远道而来的刘氏宗亲后裔和游人。
“今天家宴摆了100来桌,每桌有20多个菜,都是些文成特色菜。”负责掌勺的刘师傅说,早上5点,他们就去买菜准备了,来厨房帮忙的乡亲也都是刘氏宗亲。从温州鹿城专程赶来游玩的陈女士说:“家宴上的这些菜味道很不错,今天是和朋友一起来的,下次想再带家人一起来‘尝尝鲜’。”
伯温家宴缘起刘伯温后裔,例行“太公祭”,春秋两祭后而设的宗族筵席。刘氏后人根据伯温先生《多能鄙事》和民间流传,选取一些有纪念意义的菜肴,结合南田本地特产,逐渐形成了今日的伯温家宴。伯温烧饼、国师鱼、红米饭、伯温贡兔、瓦缸彘脚、白落地煎蛋、刘府豆腐、文成圆芋、三元及第……饭桌上每一道食物都和刘伯温有关,蕴藏着一个个有趣的传说故事。
会烧伯温家宴的不少,但是真正花心思打造伯温家宴文化品牌的不多,黄琳琴经营的南田镇武阳村·野舍武阳民宿里的“伯温家宴”做得最具口碑。“我之前是做旅游业的,所以比较敏锐,武阳的刘伯温文化有天然优势。尤其是伯温家宴,可以作为把文化融入民宿旅游的首选切入点。”黄琳琴特别打造了伯温家宴餐厅,在民宿里摆放着菜品故事的宣传图文,还同时推出了伯温研学项目,包括伯温学堂,扎染、舞龙、伯温烧饼制作等创新体验。
不少北京、上海、福建等外省客人冲着伯温家宴的招牌慕名而来,民宿的掌勺大厨刘候告诉记者,“还有客人吃完赞不绝口意犹未尽,要求打包带回去品尝的。”
公益巡演 原创越剧打造文成文化新名片
文化的力量,润物无声。7月 28日晚,在文成县文化中心剧院新编原创廉政古装越剧《刘伯温·智斩玉面郎》首次登台与广大观众见面,因为精彩的表演,期间,观众笑声、掌声无数。
为更好地传播刘基文化,展现刘伯温的风采,本次文化旅游节,特别原创编排了有关刘伯温的新越剧。首演后,文成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文成县纪委将开展刘伯温主题越剧乡镇巡回演出和县外文化走亲活动,计划演出25场。
导演马相亭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文成越剧团曾创作演出过《刘伯温拒婚》《刘伯温下山》两部作品,这部原创作品的剧情素材便是来源于这两部作品。
热衷于刘基文化的文艺研究和宣传工作,马相亭这几年虽然身体不好,但是接到创作任务的他一口就答应了,并在短短两个月就排出了精彩的剧目。
“首演非常成功,观众的呼声很高,现场的业内专家也评价这部剧很新颖”,马相亭说:“我们在保留越剧特色的同时尝试了一些改革创新,比如在舞台上融入话剧表演元素,在曲调创作时融入交响音乐,在演员的唱腔上融入了温州民歌、瑞安鼓词等,我希望这部原创作品不仅老人喜欢也能吸引到年轻人。”
作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伟人,刘伯温的“历史功勋”,并非一部简单的戏剧就能说完。接下来马相亭想根据刘伯温的传说故事创作系列原创越剧,打造文成文化新名片,让文成人在家门口把“好戏”看过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