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入夏,炎热气温还没站稳脚跟,雨水就强势回归,狠刷存在感。一起登场的还有雷雨、大风、冰雹,气温也随之进入“凉凉”模式。据温州市气象台称,随着西南暖湿气流不断增强,带来了充沛的水汽和热量,形成有利于强对流发生的上冷下暖大气层不稳定条件,随着冷空气南下和高空槽东移,因此触发了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
记者从市气象局了解到,从5月4日以来,我市开始有明显的短时强降水和雷暴,降雨的级别达到“暴雨”。17日夜里,温州市气象台发布市区雷电黄色预警信号和暴雨蓝色预警信号。据统计,17日夜里全市普降大到暴雨,8个监测站雨量超过80毫米,单站最大雨量在瑞安高楼,为87.6毫米(50毫米为暴雨)。 这波强对流天气估计本周还要持续,其中20-22日雨量较明显。市气象部门介绍,雷暴是最常见的强对流灾害,我市年平均雷电日数为43天,全年均可能出现雷暴,主要集中在3-9月,最明显是7-8月。闪电密度最大区域为温州西部“文成-瑞安-瓯海-永嘉”一带。强对流影响时往往伴随8级以上雷暴大风,我市最强可达11级以上。据统计,近年来我市雷暴呈逐年增多趋势,上周四(5月13日)我市日闪电监测总数为2007年以来第三多。 而短时强降水一般指1小时大于20毫米或3小时大于50毫米以上的降水事件,温州地区只有隆冬时节发生频率较低,春季和汛期均可发生短时强降水。由于多山多溪的地形特征,温州1小时50-70毫米或3小时100-150毫米及以上往往会引发气象次生和衍生灾害。 温州的冰雹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盛夏,4-5月、7- 8月为多发期,其他月份相对较少。我市易出现冰雹的地区主要有文成、泰顺、永嘉全境,以及瑞安和平阳西部,最大冰雹直径可达5厘米以上。我市局地小冰雹几乎每年发生,但冰雹预警难度很大,一般只能提前10分钟左右。 目前,我市已进入强对流天气高发期,预计未来七天我市仍多雷阵雨天气,主要有3次较强降雨过程,分别是18日夜里、20-22日、24-25日。提醒市民注意防范强雷电、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另外还要警惕短时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城乡积涝、小流域山洪、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气象次生和衍生灾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