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饭间,母亲与我分享了一则买菜时遇到的事。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从乡下到菜市场卖菜,因为没有收款二维码,老人只能收现金;一顿忙活过后,老人在最后清点现金时发现,五张百元大钞里竟有三张假币。 像这样的事情,对来自乡镇网点的我而言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但仍让我倍感嘘唏。我们常说“支付宝打败了小偷”,殊不知支付宝等科技也把某些弱势群体和社会分隔了开来,形成了一道“数字鸿沟”。科技红利绝不是某个群体的“私有物品”,更不能把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排除在外。因此,填平“数字鸿沟”,让更多的人进入数字时代,势在必行。 填平“数字鸿沟”要有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人的需求是科技发展的动力,科技发展的落脚点也最终要落在人身上。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推出了线上政府平台如“浙里办”、“云上贵州”等APP,大大方便居民办理政务,但这些举措归根究底还是为了方便人。假如,为了推行线上政务而大大缩减线下业务规模,将部分社会群体从办业务的名单里“拉黑”,无疑是削足适履,与我们为人民服务的办事宗旨背道而驰。我们在紧跟科技潮流的时候,更不应忘记以人为本的初心。 科技的发展加深了“数字鸿沟”,但科技也能为弱势群体“搭桥牵线”,帮助他们越过“鸿沟”。在公共厕所,我们能看到为方便残障人士的无障碍设施,在公交工具上,我们能看到为老人提供的爱心座椅,在人行道上,我们也能看见为盲人设立的盲道。其实,科技的发展是可以兼顾到每一个人的感受,让每一个人搭上社会发展的快车。如今,不少手机公司为老人设计了大字体的老人专用手机,各地政府也在积极优化健康码的使用流程,目的就是让科技给人“修路”,而不是不给人“堵路”。 “数字鸿沟”是社会问题,必须要用社会方法去解决。每一个人都会有老去的一天,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年轻人一样对一件新事物快速上手,这就需要社会给数字时代的“困难户”更多帮助和关心。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小时候我们生活在老一辈的细心呵护下,如今他们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做老一辈的“拐杖”,帮助他们在数字时代前行。 数字无情,人间有情。只要人人伸出援手,“数字鸿沟”将不会是一道难以逾越的槛,只要人人都有一颗热心,数字也能温暖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