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制造”的无人驾驶汽车正式上线销售!4月16日,“IMAGINE DAY威马畅想日”品牌发布会在上海举行。发布会上,全新车型威马W6重磅上市,新车共推出5款车型,售价区间为16.98万-25.98万元。
4月16日,威马汽车发布会现场。(受访者供图)
20万级无人驾驶车发售
这款SUV在未上线时,威马打出了“最实用无人驾驶”、“最好玩场景编程”、“最灵敏语音交互”的宣传标签,引发无数人对这款威马深度联手百度Apollo平台研发的车型的好奇。
“可以说威马W6于行业率先实现了L4级别无人驾驶”。谈到这款车的特别之处,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说。发布会现场,威马W6进行了演示——在无司机和安全员协助的情况下汽车平稳无误地开上舞台。据介绍,这款威马W6搭载AVP无人自主泊车系统,其具备的HAVP(自主学习泊车)可适用于住宅、公司等固定车位场景。PAVP(高精地图泊车)则适用于大型商场、写字楼等非固定车位场景,依托高精地图,借助云端百万级算力,车辆可自动规划泊车路线,通过跨层巡航的全无人自主泊车、取车,PAVP功能将在年内通过OTA升级推送给用户。HAVP+PAVP组合能够解决各类泊车痛点,为用户打造最实用的无人驾驶技术应用。

通过对车辆信息进行视觉化分区,创造三屏一体的流畅交互体验。(受访者供图)
与此同时,“国内率先实现SOA技术应用的量产车型”也是该车的一个重要卖点。用户只需进入车内,便可直接体验官方预置的“小憩片刻”、“亲子空间”、“智能节能”、“性能模式”、“高速省心”五大场景模式。用户可实现驾驶辅助、车窗、座椅、空调、驾驶模式、音乐、氛围灯等多项主被动软硬件模块的自由组合与设定。目前,威马W6已陆续开放25项能力,可对全车超200个功能进行任意排序组合,让用户拥有场景编程智能体验。
对于汽车的价位,“这是20万级国内首款无人驾驶量产车型”。沈晖表示,这是目前市场上性价比最高的无人驾驶汽车,对这款汽车的销量他表示相当看好。在活动当天威马W6迎来正式发售。
立足温州开拓海外市场
威马W6定位“超算力可进化智能SUV”。(受访者供图)
自2016年11月23日位于温州市瓯江口新区的威马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产业园奠基,2017年发布概念车型,威马EX5、EX6车型的相继上市销售,在温州政府“店小二”式的服务下,威马多线程布局,不断释放新功能,业绩迎来快速上升。根据威马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威马汽车全年销量达22,495台,同比增长33.3%,截至今年3月,威马EX5已连续17个月位列造车新势力单一车型销量冠军,成为造车新势力中首款销量超过5万辆的车型……温州制造的汽车正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
沈晖表示,威马汽车自创立以来,已携手华为、宁德时代、百度、腾讯、科大讯飞、Qualcomm、商汤、中科创达等价值链上下游头部企业,共同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链、智能网联生态链、智慧出行服务链。2021年,威马将在产品、智能化、渠道、研发技术等方面加速奔跑,并开启轿车战略。基于轿车战略的布局,威马汽车未来将会推出两款主流产品。全新轿车车型的到来,将进一步完善威马汽车的产品矩阵。与此同时,威马汽车将稳步推进国际化战略,加速开拓欧洲、东亚以及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并推进国际化战略,加速开拓欧洲、东亚以及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威马W6率先实现了特定场景下的无人驾驶功能,有效解决用户泊车痛点。(受访者供图)
商报快评
科技企业纷纷布局新能源汽车为的是哪般?
商报评论员 黄泽敏
新能源车领域最近热闹非凡。除了威马等“造车新势力”旗下新车纷纷上市,一批互联网科技企业也纷纷布局新能源车。
几天前,华为和北汽联合推出了搭载华为鸿蒙OS智能互联系统的“极狐阿尔法S”新能源车,消息一出四方震动;再早几天,小米宣布要自己打造新能源车;在4月19日的上海车展现场,腾讯与广汽集团举行深化战略签约,积极谋求与传统车企跨界合作;最近又有OPPO员工爆料,OPPO年初已经申请了好几个造车专利……不造车,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科技企业了。
最新入局或者有意入局的这些大型科技企业,有的是互联网企业,有的是手机制造商,看上去与汽车领域距离有点远。为什么他们这样热衷“新能源车”?
认真看新闻,我们会发现,这些科技企业热衷“造车”其实跟车企造车是有区别的。同样是新能源车,车企造车,比拼的是电池的续航能力等硬件配套;而这些科技企业,炫耀的是依托互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而研发的无人驾驶等科技技术。
就好比苹果的智能手机重新定义了通讯工具概念一样,科技企业下场参与造车,肯定会重新定义交通工具的概念。科技赋能的新能源汽车绝不仅仅是发动机换电机,汽油换电池那么简单。驱动方式的改变只是表象,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灵魂是互联网思维和人工智能——华为新车把主要卖点放在“自动驾驶技术”与“鸿蒙OS智能互联系统”就是强化这一点。
据此我们可以知道,这些科技企业看重的并非新能源多么新,续航能力多么强,汽车造型多么炫酷,甚至卖一辆车赚多少钱也不是他们目前考虑的问题。在这些科技企业的眼里,汽车其实只是一个“壳”,这个“壳”大概率会选择代工生产。他们的真正目的是借助这个壳,打造全新的汽车生态系统,然后掌握这个行业的话语权。从商业角度来讲,掌握行业话语权,比卖几辆车,有价值得多。
“互联网+新能源车”是一个全新的赛道,它的未来非常广阔。在传统汽车制造这个赛道落后了一百年之后,中国的科技企业纷纷下场,在这个新的赛道上厉兵秣马。这一次,我们有理由对中国在新能源车领域唱响“中国智造”寄予厚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