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戚在北方经商多年,其朋友来温州,委托我请吃饭。朋友是豪爽之人,和我一起跑到点菜区域,看见冷盘样式中黑黑的小螺,大为惊奇。酒店年轻的服务员说这小螺叫泥螺,黑灰色的,在泥涂里生长,是一种海鲜。
只看过虾、鱼和蟹的北方朋友说:“这居然是海鲜?”其实服务员说得不完整,我接上话说,泥螺在江浙沪因其贝壳为黄色,也称“黄泥螺”。
泥螺还有一个温州名字,原来称“泥蛳”,现在则叫“泥糍”。客人听得兴趣很大,遂点上一碟。
本地一起吃饭的朋友担心我怠慢了远方的客人,说来酒店吃泥糍,有点上不了台面。我说:“就像我们到西北一样,总是对各类肉入迷。
反之,北方人对海鲜也是很喜欢的。”落座后一会儿,服务员先将冷盘摆上了桌子,一碟一碟的。
泥糍是腌制的,经过多道工序后,泥糍是泥糍,酱料是酱料,清清爽爽,连肉和壳也明明白白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把泥糍推到朋友面前请他品尝后,也伸出了筷子。螺肉一半在壳外,一半在壳里,我的筷子夹住一个泥糍的中间部分,放到了自己的碟子里。
把泥糍送到嘴巴里,老酒的酒、陈醋的醋一股脑往舌尖上冲刺,刹那间入味。
双齿咬住螺肉,嘴唇往外推壳,泥糍壳肉分离了。咬几下,泥螺肉轻松地进了喉咙。
这时候,本地朋友“咦”了一下:“这个泥糍里怎么没有那种小泥粒一样的东西?”北方朋友很奇怪了:“难道本来还有骨头被我咽下去了?”我笑了,说有的地方出产的泥糍,吃的时候会在肉里吃到一颗硬硬的小泥粒一样的东西。这是因为产螺的滩涂的泥的关系。
有的滩涂的泥光滑细腻,营养成分高,表面上的微生物和小海藻肉质嫩。而有的滩涂的泥硬硬的,泥糍的食物不好,也就消化不良,形成小泥粒在肚子里了,被我们敏感的舌头感觉到了,然后吐出来。
而酒店为了避免客人吃“泥”,所选择的泥糍都是无泥粒的。大家听了我的话,哈哈一笑,继续吃泥螺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