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与很多人一样,得知沃尔玛体育馆店月底即将停业,我也一脸懵圈。
连沃尔玛都撑不住了?
不全是,但其中“一面”确实如此。截止本月12月22日,沃尔玛(体育馆店)即将撤离。
留言中,到处是大家的不舍与惋惜。
另外,我还看到了一张员工道别宴的签名墙照片——
大家比较关心的“关停原因”,事实上有两个版本:
一是在咸蒸中提到的“租金上调”;二是有关部门朋友向我说的“沃尔玛战略调整”。
通过相关渠道再次验证——两个版本都是沃尔玛体育馆店关停的原因。
a、面对电商的围剿,当前实体不好做是客观事实。
b、中美贸易战,存在一定的“缩减政策”。
但真正促使沃尔玛体育馆店停业的,确实是租金。
毕竟,体育馆分店是沃尔玛在温州最大的现金奶牛,所以沃尔玛当时也想续约开下去,只要求维持原租金,大约600-700万元/年。
不过,今年有关部门邀请第三方机构评估的租金是800万元上下。
沃尔玛最终放弃。
2
作为温州引入的第一家国际性大型卖场,除了便利度、礼品卡层面,沃尔玛对于很多人还有一定的精神意义。
无论桥儿头、横河南、下吕浦、财富广场、新城等地,还是身在茶山的留学生、在温老外,这里是大家比较认同的零售专卖地。
哪怕锦绣路改造导致民航路都要排队进场,很多人依然喜欢到那里买果蔬零食饮料大米。
事实也如温州日报记者所见闻的——
所以,尽管温州大南门、欧洲城还有沃尔玛分店,对于环新城+下吕浦一带居民而言,没有了停车更方便的体育馆店,相当于沃尔玛离开了温州一样。
有人会说,还有社区团购和电商啊。说实话,网购越多,反而觉得线下实体的重要。
沃尔玛给我最大的体验,是它的品控值得放心——10几年来仅一次购买大米时有出现象鼻虫。
3
除了便利,沃尔玛给温州带来了什么?
从好又多开始,温州零售业跨入了新时代。
当然,也带来了堆头费、返点等新鲜玩法。它们就像一颗重磅炸弹,五味和、一百超市、新友谊等计划经济体制下从未遇过的新门槛,毫无招架之力。
另一方面,“沃尔玛接手好又多后……某些部门人员基本上在这里捞不到油水,于是各种检查也多了起来。”
甚至有人直接挑明:“你们生意这么好,老板怎么这么抠?”
好又多与大陆“文化”不一样,很多公关工作基本没做或不算到位。
沃尔玛更是如此,没有一分钱的公关费用,宁可让你罚10万,也不会拿出1万去搞关系。
为什么?
并非员工不懂事,而是人家五百强的财务报销制度非常严谨!
另外,我也从做渠道销售的朋友得到细节,沃尔玛(好又多)或许可以称为温州零售行业的“黄埔军校”。
从这里走出去的零售业人才,还有之前刚刚被推倒的易初莲花超市前店长、屈臣氏浙南区域的高管、温州人本超市营运负责人、数任温州世纪联华店长、前温州市供销社连锁超市营运负责人……至于温州市区以外的零售业人才和高管,更是数不胜数。
无论对员工或者合作角度,他们对沃尔玛整体还是比较正面的评价。
“可惜了”三个字,背后是多数市民基于20多年的情怀,也是这篇文章的出发点。
理性的角度,企业存在优胜劣汰、战略转移等,都属正常。
但站在民生和市井一厢情愿的情怀角度,便宜一些租金+税收政策优惠,既能方便周边数十万人的便利,又不损害国有资产利益,两全。
对了,沃尔玛新租金的评定依据是以体育馆的体育用品店的租金为基准……
可惜,一切没有如果。
就用温州日报的结尾作为结语吧——
蒙蒙细雨中,一对父子又来到这里,在停业公告前站了半分钟后,俩人又默默离开了。“爸爸,这里关门了吗?那以后这里开什么店呢?”父亲并没有回答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