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之年,由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温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温州广电传媒集团新闻综合频道承办的“小康路上——共享美好生活”2020年“走进发布厅”全媒体发布活动全面启动。
第一期节目聚焦鹿城区,邀请鹿城区委副书记、区长白洪楞作主题发布。
白洪楞就媒体记者、场外观众等关心的问题,为大家一一解答。
这些数据背后有着怎样的鹿城故事?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鹿城作为主城区,最近几年来有三个变化:
鹿城越来越大
● 空间拓展
经过这几年“大拆大整”,鹿城一共拆除30个旧村、8个旧市场和6个旧的工业区,总共13000多亩,告别了半城半村、城村交错的发展史。
● 配套补全
这几年鹿城一直坚持东西部均衡发展,交通上,相继建成了“六纵六横”的交通主干道;教育上,新建31所学校;医疗上,新增6万平方米的基层医疗机构和用房。
鹿城越来越美
● 城市建设
投入556亿元的资金,实施527个“大建大美”项目,并对老旧小区进行分类分批改造。
● 城市管理
这几年,整治提升了35条城市道路和213条背街小巷,创成了18条示范道路,修复了21公里的河道。另外,还开展了道路保洁和垃圾分类的市场化工作。
鹿城越来越富
● 经济实力
这几年,鹿城通过二产、三产的双轮驱动,增加了220家规上企业和77家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业综合实力更是上升到了全省一类城区的第三名。
● 城市文化
这几年,鹿城致力于把历史文化融入到城市的发展中去,营造更加多元的都市氛围。在公园路改造过程当中,保留提升了原有的10处文化景点;江心屿通过这次改造,植入了大量的诗词元素,展现中国诗之岛的古老文化;另外,这几年还新建了24家城市书房、56座文化家园、48处百姓健身房。
实验中学集新校区什么时候能够建好?
预计2023年能够投入使用。建成以后,集新校区设有400米的标准跑道、容纳2000人的体育馆。
今后在养老方面,有什么举措和措施?
这几年,鹿城在关注老年人上做了两个方面工作。
一个方面是对硬件进行提升。目前现有养老机构16家,镇街级的养老中心11家,社区级的照料中心113家,总共3600张床位。在建的有双岙公办养老机构,1000张床位,已于9月29日开工。另一方面,硬件设施建设以后,对服务的方式、方法、模式进行了探索、优化,将通过几年努力,让鹿城的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获。
瓯江新沿线鹿城工业区那边的卡口有没有打通的计划?
这条线目前有两个堵点,一个是卧旗山垃圾填埋场的异位,目前已在施工,估计在春节前后会完成。第二个堵点是垃圾填埋场边上的一个油库,全力争取在明年能够把这一块做下来。
有人把一个城市的河道比喻成一座城市的灵魂,鹿城区的水这几年清澈了很多,有什么绝招吗?
去年和今年,鹿城实施了200个污水零直排区、52个排水管网的整治。另外是全民参与,严罚重管。
在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当中,如何处理好古与今、变与不变的关系?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过程当中,应该叫三变、三不变。
● 三个不变
一是文化传承不变,要尽可能全面挖掘街区的传统文化。二是框架结构不变,郭璞造城时是叫斗城文化,东庙、南市、西居、北埠、中子城这种格局尽量保持不变。三是建筑风貌不变,要遵循“建新如旧、修旧如旧”,尽量保留鹿城特有的民国、晚清时期的建筑风貌。
● 三个变一是环境要变,通过改造让城市变得更加干净、整洁、古朴。二是配套要变,尽量在历史街区改造当中做减法。三是业态要变,通过改造之后把新的业态增加起来,让更多的青年人能够融入进来。
在未来鹿城的发展当中如何协调东西部的发展?
无论从总体规划来看,还是从现实的发展需要来讲,西部这个地方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组团。西部的人口总共将近70万,占了鹿城整个人口将近一半。希望通过几年的努力,将中心组团快速形成,能够把西部70万人口的公共配套做得更加完善。
现在很多优质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主城区,该如何处理好教育不均衡的问题?
这几年,鹿城做了三个事情。
● 加大硬件投入
这几年专门花了100多亿盖55所学校,今年到明年还有三十四中、二十八中、五星小学、林里小学等,都会相继投用。
● 优化教学模式
强校带弱校,通过集团化的发展,逐步均衡起来。
● 加强师资建设待遇上,鹿城严格执行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的标准。另外,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教学质量奖,还出台了教师住房优惠政策。师资力量上,鹿城加大优秀老师的支教力度。让部分老师到薄弱学校去支教,另外,加大对学校领导班子、教师进行交流。
通过几年的努力,能够逐步让鹿城的教育更加均衡。
小康路上鹿城区硕果累累,对于未来有什么样的期待和愿景?
鹿城一定会再接再厉,实干苦干、拼命干,努力当好彰显温州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展示温州整体城市形象、体现温州区域中心城市综合能级和竞争力的主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