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查看: 10738|回复: 0

云上古道:从看牛山到陶姑洞

[复制链接]

17

主题

0

回帖

9

积分

嫩笋

积分
9
发表于 2020-12-8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qOGSM21wc57w57m6.jpg 我们从今年初夏开始行走永嘉云岭的古道,不觉间,已经走到了冬天。
夏天的云上古道旁,是王维诗中“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田园诗意;冬天的古道,则是陶渊明田园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记者近日行走古道,便是“悠然见南山”的云岭南山村。
南山村,由原来的山南村和南坑村合并而成。南坑村下行,经古道,终点是山脚的鹤盛梅坦村。
南坑村看牛山至梅坦的陶姑洞古道,被不少资深驴友称为温州最具颜值的经典古道之一,可惜深藏大山,行走的人并不多。
陶姑洞,更是因为它的神秘久远而更让人向往。
jZafDRsf6nz1A19p.jpg 从望云亭眺望陶姑洞一带。
看牛山:险峰,梯田,层峦
初冬,云岭境内层林尽染,近日,南坑村看牛山自然村的公路全新修复,游客可以自驾直抵看牛山古道入口去往陶姑洞。
j6rKgrP6K0eQrDk6.jpg 看牛山古道对面山峦。
看牛山古道入口处,是山腰的几处老民房,红柿树装点院落,石块铺就的古道路面,石子经历数百年的鞋底摩擦,在阳光下都是岁月沉淀的光影。
前行几步,出村子,古道右侧是悬在山腰上的层层梯田,梯田以下是纵深的山谷,对面山脉走势陡峻,如一道狭长的山门将外界挡出去。
N82oQz28283KYmlu.jpg 看牛山古道上行。
所以,行走看牛山古道,犹如云中漫步,时而遇见三面悬空的梯田,时而遇见小山峰顶上的几棵孤独的苦楝树和冬天枝叶泛红的乌桕树。
jffbu5fwB1foG1Uu.jpg 看牛山古道上行。
从看牛山至陶姑洞,并不是单纯依海拔完全下行,而是依据陡峭的山势,时而沿山岭上行,时而沿山涧流势下行。过了村庄和梯田,古道两旁就常常被高大的灌木丛覆盖,有红枫的地方,路上落了一层又一层落叶。今年秋冬,温州大地普遍干旱,但是这一带大山溪涧众多,流水依旧,溪潭中都有许多小鱼在游。
陶姑洞:空山,鸟语,仙洞
从入口开始计算,脚程近一小时,过看牛山,上行至古道海拔最高处,设有一亭,名望云亭。望云亭右侧,陡峰耸立的一些天然石阶平台。站在平台上眺望对面青山,突然感觉像是来到了九寨沟。

FsB4ZstdCfc44USO.jpg 登望云亭。
对面青山是一丛丛直立圆润的峰峦,岩壁上覆满了植被,云起时,如修仙胜境,是整条古道最精华的部分。大岩壁下的天然石洞陶姑洞,就隐在这些峰峦左侧,直面胜境。
这里几乎没有人烟,空谷之中,回荡着各种鸟儿的叫声,其中最多的,是一会儿东面枝头一会儿西边枝头的白头翁。
M0z3zh6JgDKdK6Kj.jpg 树枝上的白头翁。
至此,古道至陶姑洞,均为下行道路,层层石阶也变得更为宽阔。
陶姑洞,实名陶公洞,据传是南北朝著名道学家及医学家陶弘景和他妹妹隐居修炼之处。也许是为了区别于“天下十二福地”永嘉大若岩的陶公洞,此处普遍被称为陶姑洞。
云岭之名,便来自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的诗句。
pkoKRC1ZiYo1rOcb.jpg 陶姑洞对面峰峦。
陶姑洞环境清幽,登上石洞的二楼,窗外便是幽静的峰峦与动听的鸟语。石洞门口两树老梅,寒梅已初绽。
HMf0Um02uXf10wG7.jpg 洞口寒梅初绽。
梅坦溪:红枫,红豆杉,石滩
陶姑洞下行,脚程一小时至山脚的梅坦古道出口。
这一段古道,两旁参天大树众多,常绿乔木枝叶遮蔽阳光,底下的石阶上覆满了青苔,在冬天里爆发出如米粒一般大小的黄色苔花。遇见路旁是落叶乔木的路段,路面同样是铺满落叶,脚踩上去沙沙响。
XZCsz32A2EpQ8V2A.jpg 红枫落叶铺满地。
下行古道沿溪涧流势而走,近大溪旁,路两旁都是红豆杉,冬日里,树上结满了晶莹的红豆。
Cr1xEW5F15wg6Fq9.jpg 红豆杉结满了果子。
近山脚,豁然开朗,遇梅坦的大溪上游,溪面或堆满卵石,或一段全是光滑的岩壁石滩。有幽深的石潭水面,有浅游的溪鱼在感受阳光。
遥想古时的脚力交通时代,鹤盛梅坦一带,经陶姑洞古道,至云岭,而后或前往邻近的台州黄岩或乐清清江、大荆一带。曾几何时,陶姑洞古道是极为热闹的。留下陶弘景传说的陶姑洞,也曾引无数人逗留以期沾染些许仙气。
来源:温州新闻客户端
记者翁卿仑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891703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5-5-18 04:49 , Processed in 0.31440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