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电极植入大脑,然后用“遥控器”控制,让身体失控的病人恢复正常……12月4日,记者从市中心医院了解到,一位患帕金森病长达10余年的患者接受了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终于又过上正常的生活。
“这几年被这个病折磨得不敢出门,真没想到能恢复正常,太感谢你们了。”多年前被诊断为“帕金森病”的瑞安蔡先生向医生致谢。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慢性病,它会影响人的运动功能,早期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病情。但这两年,蔡先生发现药物疗效开始逐步降低,每次服药后药效仅能维持2小时左右。而且,他的身体仿佛安装了一个开关:打开时,手脚控制不住地剧烈抖动;关上时,步态冻结,夜间翻身困难。
几个月前,蔡先生求助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团队。针对其具体病情,并结合全面检查结果,医生觉得蔡先生适合进行DBS手术治疗。
“DBS又叫脑起搏器,在医学上称为脑深部电刺激术,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电极,发放电脉冲至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调控异常的神经电活动,达到减轻和控制帕金森症状的目的。”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黄建平介绍,这种“开关现象”说明患者的病情严重恶化,只有通过脑深部电刺激(DBS)才能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随即,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郑喆教授、神经内科罗巍教授与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巴华君主任团队、神经内科黄建平主任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
根据蔡先生的影像学检查数据,结合头架坐标,利用精密的手术计划系统进行神经核团具体位置的坐标计算,在影像科、麻醉手术科协助下手术顺利完成。术后4周,蔡先生在家人陪同下来到温州市中心医院开机。
当脑起搏器启动后,他的身体僵硬感逐渐缓解,自行站了起来并迈开步子,迈腿摆臂像正常人一样,走路、拐弯、后退、手部活动自如。
记者了解到,帕金森病在65岁以上的老人中,发病率达到了1.7%,且随着年龄的增大,患病率还会进一步升高。目前我国约有400万患者,而且还有很多潜在的亚临床患者及未明确诊断的患者。帕金森病只有早诊断、早治疗才能很好地控制病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