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美丽庭院、实施三线落地、建设停车场、拓宽道路……近些年,沙头镇珠岸村依托永嘉书院,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不但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而且实现“空壳村”到村集体年收入达200多万元的华丽蜕变。
村民腰包鼓起来秋日上午,阳光和煦温暖。沿着小楠溪一路前行,一个村舍整齐、环境优美的小村落便忽然映入眼帘。
“这个木质飞机模型本来要50元,看小孩子那么喜欢,就当35元给你好了。”在沙头镇珠岸村永嘉书院入口前,便利店店主金琴燕正在向前来问价的游客介绍商品。最终,游客满意而归,金琴燕也顺利完成了一单生意。
沙头镇珠岸村,地处41省道南复线与坦五线交叉处,耕地面积389亩,山林面积4340亩,生态资源丰富,景色宜人。然而曾经的珠岸村还是一个经济薄弱村,村级集体经济一片空白。2010年以后,永嘉书院项目开发,深化村企合作模式,实现了从“脏乱穷”到“绿富美”的华丽转身,去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超200多万元。
金琴燕说,经营便利店已经有三年了,之前在家里带小孩也没什么事做,外出务工也有不便,家门口旅游业的兴起,额外收入却非常可观。在珠岸村,像金琴燕一样,随着永嘉书院落成而发现新商机的村民还有不少。他们分别售卖农副产品或在景区劳务,景区就如家门口的“绿色银行”,让自己的腰包鼓起来。
如今每到周末或节假日,珠岸村基本上车辆排起长队。珠岸村第一书记金梦芬介绍,这几年,永嘉书院每年接待量均40万人次以上,且一年比一年多,书院已成为游客来楠溪江游玩必到的网红打卡地。同时,也带动了珠岸村的发展,2019年,珠岸村民的人均收入比附近村整整高出1万多元。
服务业发展迅速 随着来书院的游客剧增,整个村落如今散发着旺盛的生命力,乡村民宿和餐饮经济发展迅速。 珠岸村现有12家村民开设的民宿,360余张床位。民宿主人以前大多在外经商,因为村里旅游经济发展,不少人放弃了在外创业,带着资金回到老家,把自家房屋装修,开办民宿。在五年时间,珠岸村就拥多家特色民宿,工作日入住率20%,周末入住率80%。
聚缘农家乐就是其中之一, 2015年,叶勤学和丈夫放弃了在四川与别人合伙开办的超市,转而回到家乡发展。虽然一开始还有犹豫,但愈发活力四射的珠岸村让他们信心倍增,随着游客量的激增,店里配套的民宿也开得有声有色。
叶勤学表示,农家乐里面共有20张餐桌,民宿房间设置在二楼,总共6个房间。这些年依靠着永嘉书院带来的客流,大家都很忙,这几年收入基本达到二三十万元。
“为了能让广大村民都从旅游发展中获益,村里已和县里签约十大民宿村项目,目前村两委中心工作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金梦芬说,去年全村农家乐、民宿创收600余万元,尤其是节假日,生意繁忙时,他们会以150元一天的价格,请村里村民临时工帮忙,这一举措也得到了村民的认可,村里一些40多岁妇女,因为能力、经验有限,外出找不到好工作。如今,她们在家里就能赚钱还能兼顾好家。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村集体富了,老百姓“腰包”鼓起来了,村级事业发展机会多了,村两委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到了环境整治、民生事业等方面:目前在景点门口新建生态停车场、沿线打造美丽庭院、拓宽道路等工作都正实施中,且村内特色长廊已完成。珠岸村村民陈东华说,现在村里面弄得特别好,饭后到村口走走,许多村民在亭中唠唠家常,种点农产品还能就地销售,大家都过上了小康生活。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珠岸村通过与永嘉书院旅游发展公司的战略合作,走出了一条村企责任共担、利益共赢的路子,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大幅增收。金梦芬介绍,现在村庄正进行村容村貌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中,待完成之后,珠岸村将加快落实无住房村民的居住问题。同时,立足自然山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以美丽田园创建为突破口,推动乡村经济持续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