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查看: 9996|回复: 0

小康中国行丨30万元捐款,能在高原播下多少梦想种子?

[复制链接]

11

主题

0

回帖

6

积分

嫩笋

积分
6
发表于 2020-12-4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江苏
红原县,四川省阿坝州海拔最高的地方,长冬无夏,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2019年秋天的雪一直下到2020年6月6日,2020年入秋后的第一场大雪,是8月16日!
生活在红原的孩子们,一年户外活动的时间少得可怜,他们梦想的种子大多数只能在室内萌发。
30万元的捐款,在温州,或许只够购置一辆中型轿车、新房做做基础装修……然而,在红原县邛溪易地育人寄宿制学校,它却为全校1248位学生播下七彩的梦想种子。
OraAGks1k1OFV7wa.jpg 余日迁摄
高原上的一道光
红原县邛溪易地育人寄宿制学校位于红原县城以北的白河河畔,是红原县首所全日制大骨节病区易地育人综合小学和寄宿制管理示范学校。全校小学教学班26个,辖附设幼儿园和三所直属村级幼儿园。
“学校采取寄宿制的方式,孩子们一学期回家一次,学费全免,生活费一天2元钱。”校党委书记肖东林说,全校约有90%的学生来自偏远牧区和大骨节病重病区,此前,由于游牧生活方式、地理条件以及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入学难题。庆幸的是,随着易地育人工作的开展,以及社会各方力量资助,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在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学校上学,他们再也不用担心吃不饱穿不暖,你看,他们的快乐多么纯粹,笑容多么有感染力。”阳光下,肖东林温柔地注视着课后奔跑而来的孩子们。
ffa8817ty9aefff8.jpg 民族乐器室里,一群藏族小朋友敲打着各种器乐,用汉语和藏文唱起高原风的歌曲。余日迁摄
这份纯粹的快乐,有着温州援建的温度。
“2018年,四川平阳商会向我们捐赠了30万元,我们用这笔钱干了很多事。”学校校长板地头说,学校用这笔资金建起了乡愁馆、足球工作室、民族乐器室、校园电视台等教学项目,给宿舍建了防护栏,还对校园道路进行了亮化,“我们精打细算,力求把每一分钱都用到极致。”
“这个钱捐得真值!”重返校园的四川平阳商会会长朱耀丹怎么也没想到,30万元能干这么多事。他告诉记者,第一次随温州调研团来到学校,他就被孩子们清澈的大眼睛、羞涩的笑容打动,计划出资提升他们的就学环境。朱耀丹的想法得到商会其他成员单位的支持,2018年9月,四川平阳商会正式为红原县捐赠30万元用于脱贫攻坚教育扶贫,这笔钱被转到了邛溪易地育人寄宿制学校。
30万元圆的梦
关于捐赠资金如何使用,四川平阳商会并没有做具体要求。
“我们设想过两种方案,一种是直接补贴给在校贫困生,另一种是用于学校集体项目建设。”肖东林说,不过,贫困生本身已经享受国家一定的资助,‘如果把这笔资金用于学校教育项目建设,就可以避免‘富一个,苦一群’的情况,捐赠的红利能惠及全校学生。”肖东林回忆起当初决策的过程。
随着全县唯一的校园乡愁馆、足球工作室、校园电视台等的投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有了多种选择。
“你们刚到高原,走路要慢一点。我们牧区的孩子只要有条件,是要在草原上奔驰的。足球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运动。”校长板地头带我们上楼,楼道两边布置着各种足球文化的图文,足球工作室里挂着孩子们球衣,“每位运动员一套,出去参加比赛,像模像样。”他唯一遗憾的是找不到专业的足球老师,如果有老师,孩子们的足球课程会开展得更正规些。
Fh19sYTZ81hQ9ps8.jpg 余日迁摄
“这是牧民传统的黑帐篷,学生亲手做的。这套农耕工具是家长赠送的……”站在乡愁馆,肖东林一一介绍陈列摆件背后的故事。他说,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化,很多属于草原的传统生活方式在逐渐消逝,乡愁馆就是让孩子和家长们能知晓并记住那份属于草原牧民生活的独特记忆,让牧民的乡愁有个落脚点。
回望传统远远不够,校园电视台让高原上的住校生,一样能看新闻、知世界,学做小主持,播下成为新闻播报员的梦想。
“这台摄像机会将画面传送到每个班级。”肖东林介绍,摄像机的对面坐着两个小主持人。6年级的罗让泽仁今年12岁,三年前校园电视台刚成立,她第一批参与播报面试,现在的她已是一名资深的播音主持人。因为这项特长,两所初中都来“预定”她。她告诉记者,长大想当一名新闻播报员,让更多人听她播报新闻。
k9t3vyVJ9Y3yTvy6.jpg 校园电视台每天晚上6点40分到8点播报央视及自制节目。余日迁摄
校园电视台每天晚上6点40分到8点播报,内容包括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转播,少儿频道节目播放,以及学校自己制作的节目,两名主持人采用汉语、藏文双语播报,主持人则由3至6年级段的每个班级推选,入选的孩子将接受播音主持的培训。
“中华大家庭,四海皆同心,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民族乐器室里,孩子们用汉语和藏文交替高歌《中国字·中国人》,嘹亮的嗓音在乐器的敲打配合下,格外打动人心。老师罗尔准告诉记者,藏区的孩子们非常喜欢唱歌,民族乐器室圆了大家的音乐梦,“以前没有条件,学生们没有固定的场地进行唱歌排练,连像样的民族乐器也很少。现在音乐教室有了,各种乐器让孩子们有了多样的选择。”
自2017年我市与红原县建立对口支援关系,除了政府各类援建资金外,温州民间就向红原县捐赠资金和社会物资合计超6000万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891703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5-5-18 01:34 , Processed in 0.38464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