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查看: 11403|回复: 0

追忆叶永烈!勤勉宽和,有情有义,温州人的骄傲!

[复制链接]

5

主题

0

回帖

0

积分

嫩笋

积分
0
发表于 2020-5-15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月15日上午,温籍著名作家叶永烈在上海病逝,享年80岁。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去年叶永烈先生接受了前列腺癌手术,之后一直住院,但术后恢复情况不佳,最终因器官衰竭去世。目前,叶永烈之子需从国外赶回,还要再隔离14天。上海作协将与家属商议是否公开举办告别仪式。5月15日,叶永烈先生的众多亲朋好友为之悲痛、惋惜,追忆过往。
VF8X0jh80HCklrz2.jpg
勤勉宽和:
在美游玩一个多月,常常深夜记录所见所感
叶永烈先生的内侄、新西兰温州商会会长杨仿仿惊闻噩耗后,非常悲痛,“计划今年去看望二老的,可是再也见不到姑丈了。虽骨肉至亲,而天涯各一方,聚少离多。姑丈千古,侄于万里之遥,仰望夜空,祷告上苍,愿姑丈安息”。诸多往事的点点滴滴,涌现在杨仿仿的脑海。
phinjDU6Dr633nhv.jpg
“1993年11月,当时我住在美国洛杉矶。姑丈姑姑到美国游玩,基本上住我们家。来之前,为了给我带布鞋,跑了好几家百货商场才买到。在他住我家的1个多月里,他帮我一起割草,一起收冬瓜,逛跳蚤市场……我开车带他去旧金山、拉斯韦加斯等地游览、学习,由于美国高速公路比较长,他一上车就呼呼大睡。他在美期间,我几乎天天陪伴在他身旁。中文媒体对他的采访,亦多在我家进行。”杨仿仿说,叶永烈先生勤奋、细致、谨慎、宽和,对新事物有着温州人独特的敏锐。
Jj441314r4884byO.jpg
当时杨仿仿酷爱写作,曾在《世界日报》发表过多篇文章。“姑丈在美国期间也很勤勉,常常深夜把所见所闻所感用电脑记录下来。当时我家只有一台电脑,他常常跟我‘争’电脑。到了晚上,他坐到电脑前写作时,我仿佛‘灵感’附身,急于用电脑写作。当他刚离开电脑,我就赶紧坐到电脑前。后来,我一位朋友送来一台电脑给我,这样我和他一人一台,才解决了‘电脑矛盾’。”杨仿仿说,当时叶永烈先生给他的电脑装上了中文输入法,这是他第一次用计算机输入中文。
叶永烈先生回国后,于1994年出版了《星条旗下的中国人》。该书分为“我眼中的美国”“星条旗下的中国人”“美国之旅”3部分。
Iw9TPz94s1qzmte0.jpg
1995年,杨仿仿20岁,出了的第一本书《美国的月亮》,由叶永烈先生作序。叶永烈先生这样写道:“他迷恋文学,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没有如此的苦苦追求,文学‘姑娘’是不会为之‘动容’的。我相信,如果他一直这样追求着,总有一天,他会‘娶’得文学‘姑娘’的。”
“他的为人,影响了我一生。”杨仿仿说。
有情有义:
家乡有邀请,他都会尽可能到温州
“叶先生的离去,是中国文坛的一大损失。他是温州人的骄傲。”资深媒体人金辉先生非常惋惜地说,2006年8月8日,他曾到上海采访过叶永烈先生,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

“叶永烈先生的家住在上海徐家汇,房子很大,有300多平方米,分三层,这在徐家汇寸地寸金的繁华地段是很不容易的。相识叶先生多年,早就听他说起,他家顶楼上有一个游泳池,后来改为藏书室。那次是我第一次到他家,他带我参观了这个特别的藏书室。我们登上屋顶,只见一间玻璃屋,抬头可望蓝天,白云在玻璃外轻轻地飘过。不过,玻璃屋的四周仍是游泳池的墙,2米来高,进入藏书室像步入游泳池一样,从台阶走下。书橱如同图书馆般排列着,一米多高的书橱上还摆着几盆花草。”金辉先生说,这藏书室的面积有32平方米,藏书5万余册,每个书橱的书都是两层排放,但还是放不下,“在他家,他的书箱特别多,我看到存放采访录音资料的铁箱就叠得好高好高的”。
MgrrdFg1dF21VGMg.jpg
图说:2018年4月13日,金辉和温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负责人等一行人拜访叶永烈先生。
叶永烈先生的工作室在二楼,只有十来平方,电脑占了相当的位置。可是他的著作陈列室不小,摆着好几个书橱,其中有他从读大学时编写的《十万个为什么》、《小灵通漫游未来》的最初版本到新近出版的版本,等等。他还设置了一个书橱,上面摆着许多伪书,都是以他的名字冒名出版的,其中不少是写名人的,有45种之多,都是近年来他晚饭后散步时在家门口地摊上买的。

之后,金辉先生撰稿的《“焦点访谈”式的作家》刊发在温州都市报《温州学人对话录》专栏。报道中,叶永烈先生这样说道:“到上海43年了,可我对温州的眷恋确实是很深切的。因为那是我的故乡。我的太太也是温州人……考北京大学读化学专业则是父亲的一句话,读化学好,毕业了可以制肥皂和雪花膏,不愁没饭吃。其实我的爱好是新闻,很想与你们一样跑新闻。尽管北大毕业后,我当过电影导演,任过上海科协领导,可是我还是坚持写作,还是回到当初的起点上。所以我很感激当年《浙南日报》副刊编辑杨奔先生,是他鼓励我扬起文学的风帆。人岂能忘掉根呢。”
金辉先生曾多次到上海拜访叶永烈先生。2018年4月13日,金辉和温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负责人等一行人拜访叶永烈先生,为《我与温州模式》一书约稿。叶永烈先生讲述了他一家三口有关温州模式的文章。
“叶先生有情有义,我每次到访,他都很热情接待我,对家乡温州更是如此,但凡温州有活动邀请他来参加,他都会尽可能地过来。”金辉先生说,叶永烈先生非常勤奋,有着温州人的性格“短平快”,他看起来是个文学家,实则是个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的敏感度很高,“他往往都是从新闻角度展现人物和事件,出手非常快,产量也大”。
大爱无疆:
“私家档案”无偿捐给上海图书馆
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叶永烈先生建立了完善的个人创作档案,各种文稿、书信、照片、采访录音、笔记,作品剪报、评论、样书等均分类保存。叶永烈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当代重大政治题材纪实文学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的档案和口述历史资料,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叶永烈创作档案”,成为中国当代历史研究的一批原始文献。2014年,他把这些采访录音、资料都无偿捐给了上海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对其进行数码化,以后供后人去听。上海图书馆将这批文献以“叶永烈专藏”的名义予以收藏,这是上海图书馆首次为在世的中国作家命名文献捐赠专藏。
fck68643UFj5fJ1y.jpg
叶永烈先生曾在一次媒体专访中这样说道:“因为我觉得我是历史的记录者,我所记录的这些历史不是属于我的,所以我全部捐给上海图书馆。我去世之后,我的墓碑上我想我应该刻一个:请到上海图书馆来找我。”

“叶先生交给上海图书馆的采访录音,我们都已经完成了数码化。前年他本人还来看过我们的转录现场,对我们的转录设备、管理流程都很满意。”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黄显功说,得知消息后他很悲痛,“今年一月我们还去医院看过叶先生,当时他夫人还有家里保姆还说等好转了,我们再把最新的捐赠证书给他。我们一直等着他身体好转。”
精神永存:
你是温州人的骄傲,先生安息!
叶永烈先生的离世让广大温州人为之惋惜。郑先生说:“怀念我的邻居、著名科幻作家叶永烈先生!他的连载科幻小说,曾经的那个年代,是我最追求的精神食粮之一。叶先生安息!”
“有些意外!一直觉得叶先生精神特别好,干劲特别足。邀请他来温大讲座的约定还没兑现,遗憾!愿勤勉一生的先生安息!”温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孙良好说。
I2R7b04Y3DYu32oP.jpg
“我读中学的时候,曾听过叶永烈教授的讲座。”市民林女士说,当时在她的母校瓦市小学,叶永烈先生为温州广大家长开了一场《怎样当好孩子写作导师》的讲座,“他以平白朴素的口吻讲述他走上写作道路的经历。小学二三年级时,他写作不合格。偶尔一次心血来潮,给报社投了一首诗,没想到被刊登出来了。从此,他爱上了写作和阅读,成为‘作文专业户’。讲座结束了,但我意犹未尽”。

网友“高山拾得”说:“他是温州人的骄傲!沉痛悼念!”
网友“老放”说:“我是读叶老先生的《十万个为什么》及其他科普书籍长大的!叶老先生一路走好!”
网友“凯叔抒楷书”说:“昨天还看到叶老的书,还在扉页看到了叶老年轻时的照片,以及叶老担任百科全书编辑时的照片。没想到叶老今天就走了,痛悼!叶先生的精神永存!”
温都记者 叶锋
新闻+
叶永烈,笔名萧勇、久远、叶杨、叶艇,温州人,1940年8月30日出生,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生前为上海市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创作涉及儿童文学、科幻、纪实文学等领域。他曾任中国科学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叶永烈的成名作为《十万个为什么》,最具知名度的作品还有《小灵通漫游未来》《小灵通再游未来》《小灵通三游未来》等,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他出版了多篇人物传记,被称为“旧闻记者”。他出版180多部著作。据统计,截至2018年1月,叶永烈已经出版逾3500万字作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891703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5-9-7 09:14 , Processed in 0.37326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