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刘老伯介绍, 高贤寺村村名的来历, 是因为早在唐朝的时候, 一位僧人曾在此处修建了一座高贤寺而得名。 村子里人口最多的时候有130人左右, 而如今高贤寺的遗址难觅其踪, 村里常住的人也越来越少, 村里的老梨树却不管“观众”多少, 每年如期开花,一如既往争相绽放。 四月的一天, 听闻巽宅镇高贤寺自然村的梨花开了, 于是我们驱车前往, 想去一探这个距离上塘城区大概64公里的百年梨花村的风貌。 顺着十八弯的山路盘旋而上, 再加上两公里颠簸的机耕路, 我们终于到达这个寂静的小山村。 高贤寺村位于金溪水库旁的悬崖峭壁之上, 整个村目前就只有六所老屋, 村里的年轻人常年在外为生活打拼, 与老屋相伴的是村里的几棵百年梨树, 和梨树下深深眷恋这方净土的老者。 每年四月, 这些百年梨树都会争先恐后地开出洁白如雪的梨花, 吸引着无数蜜蜂, 采食着香甜的花蜜, 看似在汲取的它们也在默默付出。 舞动的精灵穿梭在花蕊之间, 让这个小山村在寂静中显得更加灵动。 徜徉在山村的小路上, 总会不期然偶遇许多不知名的小野花, 又或者突然在某一个转弯, 和一树让人忍不住驻足的梨花邂逅。 宁静,悠闲,仿佛时间在这个村庄里流淌得特别慢, 置身其间,只想着让这一刻的美好凝固。 村里的老支书刘德西,年近八旬, 老手艺在他手上却从未生疏。 一早起来刘老伯便在院里削竹篾, 他要做一个新的捕鱼筐,这要花掉近半天的功夫。 在自家院子下的梯田里, 刘老伯养了很多田鱼, 捕鱼工具一做好,立马就派上用场了。 今年79岁的刘老伯,身手依然敏捷, 在布满淤泥的田里行走自如, 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将两条田鱼收入桶中。 在离开高贤寺村前, 我们招呼了村里常住的几位老人, 为他们拍了张集体照留作纪念。 将几个老人淳朴的笑容记录下来之后, 我们也即将离开这个美丽的小山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