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鹿城区反诈中心发布最新反诈预警,3月21日至4月20日,鹿城区共接报通讯(网络)诈骗警情336起,诈骗类型主要包括信贷理财类、招聘兼职类、购物消费类、假冒身份类、婚恋交友类和冒充公检法类等,其中信贷理财类诈骗、招聘兼职类诈骗、购物消费类诈骗最多,超过了六成。
鹿城区反诈中心发布的预警信息显示:信贷理财类诈骗82起,共损失金额206.33万元;招聘兼职类诈骗67起,共损失金额155.05万元;购物消费类诈骗62起,共损失146.76万元;假冒身份类诈骗 20起,共损失61.38万元;婚恋交友类诈骗16起,共损失65.73万元;冒充公检法类诈骗6起,共损失50.65万元。
其中信贷理财类诈骗、招聘兼职类诈骗、购物消费类诈骗加起来有211起,占总数的62.8%,案件地为南汇街道最多。
警方提醒:警惕通讯(网络)诈骗,一定要不轻信,不汇款。如对方提及汇款、转账、提供验证码等信息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一旦不幸遭遇网络诈骗将钱款转出,务必在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将涉案账号、电话和汇款方式、数额、时间等情况提供给警方,同时提供相关的被骗信息,如实陈述被骗的具体情况,特别是犯罪嫌疑人的银行账户、嫌疑人电话号码或QQ号、微信号,以便反虚假信息诈骗中心开展紧急冻结止付工作,最大限度挽回经济损失。
相关典型案例
1.购物消费类诈骗
3月30日,鹿城区松台街道发生一起诈骗案件。被害人通过微信向卖家购买口罩,后查询快递单号时,发现对方已经将发给他的快递包裹取消,对方谎称口罩被政府扣押,之后以各种理由推脱,被害人损失金额247500元。
2.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4月14日,鹿城区南郊街道发生一起诈骗案件。报警人在家接到一名自称为社保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其嫌诈骗社保,后又将电话转接给了假冒的警方,对方在电话中让报警人将自己银行卡里的钱全部转到对方提供的账号上,以证明自己有财力并没有骗保。之后,被害人在银行ATM机上将钱转入到对方提供的账户。转账完成后,对方让其继续转账,此时报警人才恍然大悟,共损失金额170000元。
3.婚恋交友类诈骗
4月17日,鹿城区丰门街道发生一起诈骗案件。被害人通过珍爱APP上认识了一名男子,并以男女关系名义相处,男子介绍称可通过BTCC虚拟币交易网站赚钱,后在对方提示下陆续投入十几万元并进行交易。之后,被害人在提现时发现无法提现,平台客服称需充值116037元方可激活提现,待其转账后仍无法提现,共损失金额18308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