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5日起,温州正式入汛,长达6个月的汛期(4月15日~10月15日)由此开始。疫情过后,今年的防汛排水面临着哪些挑战?应对汛期,温州排水已经做好了哪些准备?昨天,温州市公用集团排水公司相关负责人接受专访,详解今年防汛排水形势。
受气候变化、新冠疫情双重影响
今年汛期防汛形势严峻
根据我市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温州汛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较频繁,气象灾害偏重,气象年景偏差。其中,梅汛期前期降水明显,局部强降水多发,影响本地的台风可能多达3~5个,其中有1~2个严重影响。
市排水公司设施运营部经理张祥维介绍,相比往年,今年排水防汛还多了新冠疫情这一重大不利因素的影响,任务将更加艰巨。
每年春节开工后到汛期前的2个多月时间,是做好防汛准备的关键阶段。“往年这段时间,我们都会对全市的排水管网进行疏通,确保进入汛期后排水顺畅。”张祥维介绍,受疫情影响,今年的疏通作业直到三月份才陆续开工,此时距离汛期到来仅剩下一个月时间。
除了时间紧,许多来自外地的一线管道维养工人因疫情交通管控一时无法返温,造成疏通力量不足。“我们临时从本地招聘工人,充实管道维养力量。”据介绍,疫情期间,排水工人们加强自身防护,克服道路阻断、作业环境恶劣等诸多困难,通过“白加黑”“五加二”推进,成功赶在入汛前基本完成了市区所有主干管、敏感地段雨水管疏通工作,疏通管道长度达到35481米。
为确保汛期泵站安全运行,市排水公司泵站分公司还专门组建16支泵站应急抢险队伍,针对防汛重点泵站组织专项排查和应急演练。目前已巡查泵站209座次,完成泵站检维修及改造共计140件。
提前动员修编防汛防台预案
一个月密集演练21场次
为确保今年平稳度汛,早在3月25日,市排水公司召开了2020年防汛防台工作动员会,全面部署入汛前准备工作。
“动员会召开前,全市排水系统的防汛防台预案修编已经完成,重点道路、下穿、泵站都做到‘一处一预案’。”市排水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他们已经组建了72支、380余人的防汛队伍,并开展了一系列实战化防汛演练。
“近一个月来,各类演练已接连开展了21场次,让防汛工作人员更加熟悉预案流程,熟知仪器、设备的性能,并能熟练操作,进一步提升防汛作战能力和应变能力和防汛工作协调联动性。”排水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防汛防台工作责任大、任务重,他们将不断让机制更优化、设备先进化、人员专业化、工作具体化,夯实责任,真抓实干,全力做好防汛防台各项工作,确保城市正常运转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批“王牌”设备整装待发
智慧排水持续优化提升
入汛以来,温州排水的一批“王牌”设备整装待发、闻汛而动。有着“白富美”之称的防汛防台移动指挥车,搭载了图像采集系统、网络传输系统、视频会商系统和排水设施运行监控系统,能够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实现移动式靠前指挥;5200m3/h防汛泵车是排水公司最大流量的防汛泵车,十分钟左右就能抽干近1000吨积水,能有效处置大规模排水抢险作业;大型联合疏通车配有全自动单级污水循环再利用系统,可将吸入的污水在泥罐内进行多重过滤,实现水、污分离后重复利用于疏通和清洗,有效节省了频繁装水往返时间,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据介绍,市排水公司共配备了13辆大型防汛泵车和66台便携式排水泵,总强排能力达3.53万立方米每小时,排水硬件能力在全省居于领先水平。
利用“智慧排水”管理平台,这批“王牌”设施的作用更是得到了进一步发挥。“‘智慧排水’相当于全市排水的大脑中枢系统,能够24小时密切关注和掌握雨情汛情信息、排水设施运行、道路积水情况和人员队伍安排等情况。”张祥维介绍,依托该系统,实现了排水管网、泵站、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及水情、雨情信息的一体化监测和联合调度,为合理调度、科学防汛提供决策依据。
今年以来,“智慧排水”系统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累计调整优化244处管网水位远程监测设备布点,并结合接入平台的65座泵站视频和55座泵站的运行情况数据,全天候掌握关键节点管网运行水位和泵站运行情况。通过巡视3000余处全球眼视频监控和28处易涝点积水监测数据,实现对市区主要铁路、高速公路下穿及重点路段积水情况的实时监控和预警。
防汛排水需要全民参与
这些“举手之劳”能让城市下水道更通畅
防汛是一场全民战役,为期半年的汛期中,需要广大市民的全力支持和共同参与,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排水工作成效,将洪涝灾害对温州的影响降至最低。
据统计,在2018年的“玛莉亚”台风期间,温州市公用集团排水公司发现的274处积水点中,有98处积水点是由于雨水篦子等被杂物堵塞引起,清理后路面积水即逐步消退。
排水工作人员提醒,市民日常千万不要将落叶泥沙和垃圾扫到雨水篦子、排水井盖等处,以免排水受阻引发积水。市民如果发现周边的雨水篦子、井盖等排水设施被泥沙、杂物堵塞,应第一时间清理、疏通,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雨后积水。同时,也提醒广大市民,在暴雨期间,不要随意搬离井盖加速退水,以免发生事故,致使车辆行人受损受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