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众除害》,《温台防守司令部防疫处工作报告》 中的防疫宣传画。
1938年6月,温州爆发了严重霍乱,当时的温州军政当局采取一些积极的举措予以防治,社会各界亦踊跃参与。至同年9月,疫害基本结束。日前,我有幸发现此次防治霍乱的珍贵史料,得以初步了解这段被遗忘的防疫历史。
全面反映此次瘟疫防治的史料是1938年12月编印的《温台防守司令部防疫处工作报告》。根据这份《工作报告》,这场瘟疫之发端可追溯于前一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之后。因其时幸值晚秋,疫势尚未嚣张。但因除疫未尽,加之沪战以来,温州地位顿形重要,成为内地各省与沿海交通之枢纽,商业繁盛,旅舍林立,人口骤然增多,以致未及一年便爆发疫害,且势如燎原,邑人有晨不预夕之感。
图1:温台防守司令部防疫处常务委员暨全体工作人员摄影,(民国)二十七年九月(1938年9月),(方)介堪题。
为此,温台防守司令部(始设于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后,负责温州、台州沿海防务)特组设防疫处与防疫委员会。防疫处专司疫害防治,以曹建东为处长,杨玉生(瓯海医院创办者之一)为副处长,曾在联立中学(旧址在今名城广场)、东山书院(旧址在积谷山西南麓)等处办公。防疫委员会则召聚永嘉医、商、学、党、政、军等各界人士,以动员全社会群策群力。
图2:1938年7月22日下午6时,防疫委员会会议纪录及出席会议委员名单。
防疫委员会中有杏林高手:施德福、管仲瑜、黄问羹、郑求是、陈梅豪、方朴如、李素冰、吕泰然等来自白累德、董若望、瓯海等温州各医院的院长、名医,有商界领袖杨雨农、翁来科、汪惺时等,还有文化界名人方介堪、陈仲陶,方介堪甚至还曾为防疫委员会做会议记录,并为委员合影题字。此外,自然还有温台防守司令、一零七师师长段珩,浙江省第八区(温州)专员兼保安司令蒋志英,永嘉县长张宝琛,国民党永嘉县特派员吴国钤,王超凡(时任职务不详)等党、政、军代表。
设立时疫医院救治病患
图3:温台防守司令部防疫处时疫医院第一院开幕纪念,民国廿七年七月十日。
因当时霍乱患者激增,城内各普通医院已无不堪重负、且易传染,故而组建时疫疫院(疫病临时救治医院)专门隔离、收治霍乱患者,其中时疫医院第一院设于大士门增爵小学(旧址在今温七中),第二院院址不详。
图4:温台防守司令部防疫处时疫医院第二院全体职员摄影二十七年八月。
第一院7月5日至8月18日共收治病患计男1273人,女656人,死亡男127人,女52人,死亡率男9.9%,女7.9%。第二院进院人数男250人,女167人,死亡男14人,女13人,死亡率男5.6%,女6.48%
图5:时疫医院第一院每日治疗人数统计表,本表自七月十五日至八月十五日止,表上"。"为住院人数,"·"为门诊病人数。
图6:时疫医院第一院霍乱病人发病地点和人数对照表 ,民国27年9月15日。
当年的医护工作者还将患者就诊、住院情况及其年龄、地域、职业做了统计分析,并制作成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虽然当年尚无电脑软件,但绘制得仍然十分精细、明了。收治的染疫者以城区九镇居民为主,以成年人为主,以在家做家务者与工、商、农职业者为主。
图7:时疫医院第一院霍乱病人职业统计表,(1938年)9月16日。
图8:时疫医院第二院霍乱病人进院人数与死亡比较表, 民国二十七年九月制。
免费疫苗注射
治疫不如防疫。防疫处组建注射队,推行霍乱疫苗免费注射。温州驻军一零七师首受注射,故全体官兵,无病患发生。永嘉各机关各学校,均经注射,亦完全无恙。时疫医院所收两千余病人,其中只有轻患者一人曾注射一次,其余此前均未经过防疫注射。但是,当年一般民众的卫生常识极度欠缺,虽言之谆谆,说者唇焦舌敝,竟置若罔闻,对打预防针抵制避匿诋毁,故极难推行。
图9:注射队为民众注射。
注射队先是挨户注射,接着又采用拦路强制打针之法,虽历经三个月努力,总计在永嘉(包括今温州市鹿城、瓯海、龙湾三区及永嘉县)及乐清注射99417人,其中永嘉(温州)城区17万居民,接受注射者约8万人,但防疫注射仍未能普遍推行。
图10:注射队为民众注射。
图11:温台院(防)守司令部防疫处颁发给接受免疫者的预防注射证明片。
工作报告感叹:“此诚堪叹我国科学之落伍,有以至于此,遂造成我民族最莫大关系之损失,生命之夭折者也”,深望“先知先觉之父老,详加解释者矣。”
化验与消毒
防疫处设化验科,主要是对冷饮食物和饮用水源进行化验。
饮用水不洁为霍乱之主要原因之一,当年温州民众饮用水大都仰给于水井、水船。故于7月5日至8月28日,共对城内外公私水井及池水、泉水538处进行化验,发现约九成以上现霍乱红色反应或大肠杆菌。《报告》列出各处水井、泉水、池水的具体位置、检测时间及结果,如今城内外水井绝大多数已不存在,而《报告》却为探寻古井遗踪者保存了宝贵的史料。
图12、13:部分水井检测结果。
此外,还对售卖饮用水之水船化验109件,正常者46件,余63件均呈霍乱红色反应。
图14:部分饮用水船检测结果
7月11日 至8月1日,共计化验永嘉各店摊所售冷饮食物共65件,包括冰淇淋、刨冰、凉粉、酸梅汤、生水冰、熟水冰、汽水、冰牛奶等,其中检出有霍乱菌者29件,有大肠杆菌者1件,正常者35件。
图15:防疫处化验科化验员工作中。
有病菌食品不仅涉及沿街摊贩,更有中山公园西湖菜馆、中山公园醉月楼、四顾桥公生园、中正路稻香村、大南门晶光冰厂、华大利菜馆等著名酒楼、字号。为此,明令禁止售卖以井水为原料的生冷食品、饮料。
图16:防疫处化验科化验员工作中。
防疫处组建消毒队,实施病患家中消毒(共964家)、时疫医院消毒、运送病患的黄包车消毒。当然还有极为重要的水源消毒,对检出非正常可用的水井全面消毒。此外,8月12日至8月31日,还消毒水船883艘。
图17、18:防疫处消毒队为黄包车、水井消毒。
改善环境卫生
1.全城清洁大检查与大扫除。发现河边一面淘米洗菜,一面洗涤便桶,屠猪店将猪之排泄物洗入河内,垃圾、污水倾倒入河等现象普遍存在。最令人意料不到的是瓯海医院流出之污水臭气扑鼻,一直无人管理,有传播病菌、贻害性命之虞。为此,防疫处制订计划,以逐步改良。
图19:1938年7月20日《浙瓯日报》报道《防疫处昨出发检查清洁卫生》。
2.改建公厕。本城公私厕所600余,皆污秽不堪,臭气四溢,粪蛆满坑、苍蝇云集,实为疫疾传染之根据地。
图20:第一号模范公厕照片。
故在华盖山下建第一号模范公厕。耗时二十五天完成,耗资五百六十三元(此时法币购买力高,100元可买一头黄牛),可容16人(男十、女六)如厕,有纱窗纱门可以防蝇,粪沟粪池以水泥制成,可防水源污染,有空气亭、出气洞,保障空气流通,并有管理员住室,负责维持内部之清洁,每日用水冲洗。还拟于城东镇宝华局附近建二号模范公厕。又设计三号模范公厕,以造价两百元为原则,令各镇参照图样建造。
图21:第一号模范公厕所正面、平面、横剖面、纵剖面图。
3.改良垃圾箱
因本城垃圾多随地倾倒,现有垃圾箱多样式不合,破旧不堪,故制造自动木盖之垃圾箱十只,交由警察局分置各镇作为模型,并限令各保按样制造。
图22: 改良后的垃圾箱。
筹款与收支
当时,除防疫委员会以外,还组织了募捐委员会与经济委员会,前者管募捐,后者管收支,翁来科、杨雨农等人都有防疫委员、募捐委员、经济委员三重身份。
7月4日至11月30日,共收到永嘉县抗日自卫委员会、永嘉航业公会、浙瓯日报社、交通银行、温州地方银行、瓯海关、永嘉合作金库、永嘉县商会主席杨雨农暨各行业公会捐款、翁来科在沪募捐,各机关学校公务人员一日所得捐、温州各商号及个人捐款,24425.043元,支出21917.55元,节余2507.493元。
图23至25 ,防疫处获得的捐款收入。
这里值得的一提的是,《工作报告》将各项捐款及支出逐一列明公布,同时将防疫处及下属化验科、消毒队、注射队、时疫医院第一、二院等各单位支出均清晰列出,的确是在财务信息公开与透明方面有可圈可点之处。
图26、27:防疫处时疫医院收支情况。
医护及一般工作人员
图28:防疫委员暨工作人员表。
《工作报告》除收录各位委员的信息外,还将参与防疫工作的医生、护士、消毒队员、注射队员、化验员、会计、文书、庶务、司药、药剂师、事务员、调剂员、文牍员、技术员的姓名、性别、单位、职务、籍贯、住址亦逐一列出,让这些小人物能载入史册,值得称道。
图29:消毒队、注射队部分工作人员信息。
其中,有不少人员是从外地来援助温州的。本次重大瘟疫,单靠温州一地之力量显然无法应对。故而,在疫情发生后温台防守司令段珩电请中央防疫处来温襄理,并请发给大宗霍乱疫苗,省民政厅曾派员来温视察疫情。而且为节省经费,还曾在温自制疫苗一千瓶,先经动物试验,再由化验科自行注射试验,因结果极其美满,由注射队领用七百瓶。
尾声
图30:1938年9月13日《浙瓯日报》报道《防疫处缩小范围 续冶残余疫病》。
1938年9月12日,温台防守司令部防疫处召开第二次常务委员会议,会议经讨论决定,鉴于本埠霍乱业已扑灭,自16日起缩小范围,继续治疗残余疫病,并兼办社会卫生事宜。对于仍需治疗的少数患者暂由瓯海医院代收,所需经费由该处供给。必须承认,经各方共同努力,此次瘟疫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当赣、鄂、豫、湘、粤均告疫炽之时,而永嘉已幸告小安”。
图31:温台防守司令部防疫处清毒队为摊贩消毒。
但是,该《工作报告》收录的《为普遍注射告各界人士书》(未注明时间,当在八九月间发布)中亦坦承在城区疫病日渐减轻时,“试观各病院中,时疫病人其危笃者、死亡者,均为来自乡区之农民。考查远乡及邻县疫势,本月内疫死者成百累千,往往一乡一保中,数日间疫死百余人。”这当然只能从抗战时局与当日之国力、卫生防疫体制与效能、国民智识等方面去寻找根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