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1166|回复: 0

在温视经济科教频道《非常创客》栏目与温州商学院创业学院 战略合作新闻发布会上的演

[复制链接]

1688

主题

36

回帖

862

积分

金牌写手

积分
862

荣誉勋章→终生成就荣誉勋章→论坛贡献荣誉勋章→风雨同舟荣誉勋章→爱心大使荣誉勋章→原创写手荣誉勋章→论坛卫士荣誉勋章→魅力博客荣誉勋章→活动精英荣誉勋章→艺能先锋荣誉勋章→民情观察员荣誉勋章→优秀会员章

发表于 2017-8-15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温州终于有了自己的独立于温州大学的商学院。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市场经济曾经的领跑城市,温州理应有这样一所商学院。世界上民营企业、市场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都有知名的大学包括商学院,特别是私立的大学包括商学院。哈佛创办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创办的斯坦福大学、洛克菲勒创办的芝加哥大学、富兰克林创办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及沃顿创办的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威廉·巴顿·罗杰斯创立的麻省理工学院及斯隆创办的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洛克菲勒创办的芝加哥大学及布斯资助的布斯商学院……这些地区和城市的发展,又离不开这些大学包括商学院。如美国硅谷的发展,离不开斯坦福大学及其商学院,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理工大学等。

很荣幸我曾经先后担任温州商学院前身的前身温大经济学院的兼职教授,以及它的前身温大城市学院的特聘教授和董事(当时另一位特聘教授是现任商学院院长庄宗明先生)。后来因为在温州电视台经济科教频道担任《财经会客厅》栏目的特邀主持人太忙不能两头兼顾。每周一期的《财经会客厅》访谈办了十来年,今年调整为《非常创客》,还是每周一期,不过我的任务相对减轻,先是3期记者采访,然后我们约几位财经专家组成导师团做一期评论、指导。这次有机会与温州商学院创业学院战略合作,应该是一个对双方相得益彰的选择。《非常创客》可以为创业学院提供值得借鉴的创业案例,可以为同学们的创业学习与实践出谋划策、摇旗呐喊;创业学院的老师甚至同学可以参与《非常创客》的某些节目(韩院长就曾经参与《非常创客》第三期导师团财经沙龙的节目)。




会议要我做一个有关创业创新的主题演讲。既然大家选择了商学院创业学院,当然要做创业的准备。现在中国人都很浮躁,普遍急功近利,大学生也是在校时就跃跃欲试,巴不得成为盖茨、戴尔、乔布斯、扎克伯格第二。其实,他们的成功不是因为辍学,而是本身都是商业天才,又遇上了不能坐等的机会(美国有个鼓励高中和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的“蒂尔奖学金”,在他们的官网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有些创意实在不能坐等!)。其实,比尔·盖茨还是在他的发小、华盛顿州立大学退学的保罗·艾伦的极力劝说下从哈佛大学辍学共同创办微软公司的,后者是比盖茨更为优秀的计算机天才(盖茨主要是商业上的天才),而且是当今全世界十大最高智商天才中的唯一企业家。因此,在校期间不要迫不及待着手创业,除非你真的是比尔·盖茨并且遇上不能坐等的机会。

毕业以后即使从商,也有创业和就业的不同选择,创业也有独立创业或与人合伙、合股创业的多种选择。关于创业,大家可能更多看到的是成功的案例。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财经著作有彼得斯和沃特曼的《追求卓越》、柯林斯的《基业长青》和《从优秀到卓越》等。其实,创业失败或者企业成长后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而且对我们来说更有教益。这方面的财经著作有柯林斯的《再造卓越:巨人也会倒下,但有的公司从不放弃》和板仓雄一郎的《创业,生与死——日本IT界传奇人物的破产告白》等。确实,创业必然面临生与死的问题。不管生存还是死亡,只要还年轻,都有再选择的机会。当代仅次于已故彼得·德鲁克的英国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主张青年人在30岁左右之前不要做出确定的选择,因为事先你并不知道自己的“比较优势”在哪里,只有在不断的选择中才能发现。其实,连确定的选择也未必是最终选择。人生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同一阶段也可以有多样的选择。这方面最成功的典范是丘吉尔。




如果你选择创业,也就是要选择当企业家。有关企业家的职能、企业家的使命、企业家的精神有种种说法,创新是比较一致的说法。创新概念最初是奥地利籍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的(其实该书的德文版是1911年出的)。熊彼特的创新主体仅仅指企业家(彼得·德鲁克有《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后来已经延伸到企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乃至全体员工,但首先还是企业家。100多年来,创新对创业越来越显得重要,以至于如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副院长黄亚生认为,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创业(其实,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早就说过“不创新,就灭亡”的名言)。从这样的意义上说,你要创业,也就是要创新。现在流行的“创新创业”(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公开颁发的就是《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也就是“创业创新”,尽管这样说在逻辑上似乎是同语反复。所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人在分析“大众”和“万众”的内涵有什么区别,其实我认为这是修辞上的互文,不是“大众”是创业的主体,“万众”是创新的主体,而是大众、万众在创业、大众、万众在创新;或者说大众在创业、创新,万众在创业、创新。

作为商学院的创业学院,理应为社会提供最具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未来的企业家,他们所创办的企业应该成为最具创新力的企业。

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但在全球最受尊敬的和最具创新力的企业名单里,却鲜有中国企业的身影。

当代所有那些改变人类生活的创新都没有在我们这里发生!问题在哪里?

就个体来说,智商有高有低、创新能力有强有弱。但就整体而言,中国人的智商不低于欧美人,中国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也不可能弱于欧美人。研究表明,我们缺乏的是让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作用制度和文化……

因此,我们要改革制度,我们要改造文化。我们的商学院、创业学院,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文化适应创新制度的一代创新新人,使得中华民族也要对人类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891703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4-11-21 20:48 , Processed in 0.18974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