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500;this.style.height=(500/this.width)*this.height;}">
在“第七届山东省企业经营管理科学创新成果发布大会暨著名专家报告会”上演讲(2008年7月30日下午于济南市南郊宾馆)
500){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500;this.style.height=(500/this.width)*this.height;}">
报告会现场(南郊宾馆占地1000多亩,是山东省最大的五星级宾馆)
温州人的经营艺术及海外经营的经验、探索
——在山东省第七届“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成果发布会暨著名专家报告会”上的演讲提纲
马津龙(2008年7月30日下午 济南市南郊宾馆)
报告会给我出了个《温州人的经营艺术及海外经营的经验、探索》的题目。多年来,我经常在各地有时也在国外交流温州的经验,这方面的话题却从来没有讲过。因为温州的成功主要在于率先进行创新造成的制度优势并相应地带来某些产业的优势,而不是在经营艺术上胜人一筹。即使是经营企业的艺术,主要也是创新的艺术,而不是经营管理或者说营销方面的艺术。
有这样一项调查:在美国,每16人中有一人具有企业家精神或者说创新精神(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创新”);在欧洲,每26人中有一人具有企业家精神;在日本,每36人中有一人具有企业家精神;而在中国,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每200人中还不到一个。
温州人是中国人中最具创新精神或者说最具企业家精神的人。温州人中具有创新精神的比重,很可能不在美国人之下。在300多万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温州人”中,独立或与人合伙、合股经商的不足千分之一;而200来万遍布全国的温州人,大半是独立或与人合伙、合股经商的。
创新不仅需要敢于冒险的勇气,也需要智慧和艺术。我今天与大家交流的温州人的经营艺术,主要是创新的艺术。
一、温州人的制度创新艺术
1、挂户经营的艺术
这是率先民营化的温州市场主体,在面对所有制歧视情况下的所谓“双层经营”的制度安排。这种挂户经营,是温州农村改革初期较为普遍的选择,有的乡镇甚至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已经实行。例如1972年乐清县柳市镇的一个居民委员会创办的通用电器厂,挂靠其下的“车间”和“门市部”事实上都是私人独立经营的,“厂”只是给“车间”和“门市部”提供介绍信、工作证、发票和银行帐号,而“车间”和“门市部”则向“厂”上交管理费(1979年时该项管理费是每月70元)。
2、股份合作的艺术
温州是中国股份合作制的发祥地。对温州来说,这是在政治压力和意识形态风险下选择的企业制度结构。尽管打着“新型合作经济”的旗号,企业产权按股所有从来没有模糊过;而且股东只要求2人以上(包括2人),即使在后来农业部规定3人以上、中共十五大提倡所谓劳动者的劳动合作与劳动者的资本合作相结合的情况下,也没有改变。
3、突破国有垄断部门的艺术
受自身初始条件和市场准入的限制,温州自下而上自发民营化造成的结果是不同部门间国有、民营二元分立的结构。凡民营企业有可能相对自由进入的部门,体制内的国有、集体企业基本上无一幸存。温州号称“中国鞋都”、“中国工业电器之都”、“中国制锁之都”、“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中国剃须刀生产基地”等30多个制造业产业集群内的全部企业,无一例外都是民营企业。然而,那些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受到限制,或者说对民营企业市场禁入的部门,即使在堪称民营化之都的温州,国有单位垄断的局面仍然难以打破,尽管温州的民营企业家和个别领导人曾经为此进行过顽强的努力。
因此,国有垄断部门的民营化,不能不借助于自上而下强制推行的方式。而根据中国改革的经验,高层权力中心制度变迁的“意思”,又只能在基层局部自发制度创新初步成功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在全局强制推行。这似乎是中国国有垄断部门民营化的改革悖论。
在这种情况下,温州民营企业在某些垄断部门的空白领域另辟蹊径,似乎是破解改革悖论的第三种选择。
①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金融民营化是金融创新和金融深化不容回避的选择。但中国的金融改革至今步履维艰,即使像温州这样金融民营化动力最强、条件最好,民间金融合法化、正规化的努力甚至在城市信用社上有所突破的城市,仍然难以改变国有银行对金融业的垄断。
而近年来应运而生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恰恰是国有金融的空白。因此,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可能成为温州实现金融创新和金融深化的突破口。
率先突破的是2007年组建的温州东海创业投资公司(后改组为环亚创投)。这是温州人在长三角第一个树起的私募股权投资的旗帜,是温州民间资本的破壳冲动。温州人至今已建立10多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其中最规范的是正泰集团在上海设立的云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其所属的云杉投资合伙基金。正泰集团公司董事长南存辉兼任云杉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具有丰富的金融业务知识和经验的胡云耿博士担任云杉投资管理公司总裁,并具体负责云杉投资合伙基金的运营。
正泰集团公司牵头组建投资公司和私募基金,标志着温州民间金融从私下借贷向组织化、正规化投融资机构的提升和向全国性资本市场的扩张。
②通用航空
敢为人先、自由发展是温州精神的核心,而航空精神的核心恰恰正是勇敢、自由。继均瑶集团在公共航空领域的民营化突破之后,乐清市青年企业家许伟杰创办了万鹏通用航空公司,并成立了相应的飞行总会。目前,万鹏通用航空公司已在新安江等处建成多个通用机场,包括沈阳的多个机场正在筹建之中。许伟杰还在西安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投资创办了西捷通用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在杭州天都城开设了飞机专卖店。乐清飞行总会已经拥有几千名跃跃欲试的会员,万鹏公司也早已拿到在温州有关县(市、区)建设11个小型起降点的批文,其中乐清的小机场已经动工。
二、温州人的企业经营艺术
1、周成建的“不走寻常路”(美特斯邦威的虚拟经营)
2、王振滔的“奥运冠军圆梦计划”
三、温州人的海外经营:从“星火燎原模式”向跨国公司模式演进
企业“走出去”的“温州星火燎原模式”是有关专家分析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十大模式”之一。近年来,温州企业的“走出去”逐步从以往的产品销售向直接投资设立国外子公司或并购国际知名企业的方向演进。这正符合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的要求。从积极的意义上说,培育跨国公司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参与全球竞争、实现全球范围整合资源和打造国际性品牌的需要。从消极的意义上说,随着原材料价格和劳动报酬等要素成本的提高,以及生态环境约束的加大,温州一些传统产业企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而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对于多数企业又谈何容易,在这种情况下,“走出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转移。
1、哈杉并购意大利的WILSON(威尔逊)公司
2、飞雕并购意大利的ELIOS公司
3、乌干达金贾市的天裕制革有限公司
附:2008年7月31日《济南日报》文章
“温州经验”传送泉城
——马津龙讲述温州人的创新艺术
“温州的成功主要在于率先创新形成的制度优势并相应地带来某些产业的优势,而不是在经营艺术上胜人一筹。即使是经营企业的艺术,主要也是创新的艺术,而不是经营管理或者说营销方面的艺术。”昨天下午,温州市经济学会会长马津龙应邀在“第七届山东省企业经营管理科学创新成果发布大会暨著名专家报告会”上作《温州人的经营艺术及海外经营经验、探索》的报告,向山东企业家传授企业做大做强之道。
温州人的创新精神不在美国人之下
有这样一项调查:在美国,每16人中就有1人具有创新精神或者说企业家精神;在欧洲,每26人中有1人具有创新精神;在日本,每36人中有1人具有创新精神;而在中国,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每200人中还不到1个。马津龙说,温州人的创新精神不在美国人之下。有数字为证:目前,在温州的300多万外来人口中,独立或与人合伙、合股经商的不足1/1000,而外出的遍布全国各地的200多万温州人中,有一大半是独立或与人合伙、合股经商的。
温州人的创新精神令人称道:1980年,温州率先为1800余户个体户颁发营业执照,使原本遭到禁止的个体经营获得认可;之后,面对所有制歧视,温州人又大胆地创造出“挂户经营”经济模式,就是让个体工商经营户都挂靠在乡镇企业名下,采取表面上集体所有,实质上完全私人独立经营的经营模式;温州又是中国股份合作制的发祥地,1987年,温州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关于股份合作制的地方性文件……事实证明,这种合作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普遍的适用市场。(按:关于股份合作,我只说了下面的话:“温州是中国股份合作制的发祥地。对温州来说,这是在政治压力和意识形态风险下选择的企业制度结构。尽管打着“新型合作经济”的旗号,企业产权按股所有从来没有模糊过;而且股东只要求2人以上,即使在后来农业部规定3人以上、中共十五大提倡所谓劳动者的劳动合作与劳动者的资本合作相结合的情况下,也没有改变。”)
敢为人先、自由发展是温州精神的核心
马津龙说,凡民营企业有可能相对自由进入的部门,基本上都已是民营企业的天下。温州号称“中国鞋都”、“中国工业电器之都”、“中国制锁之都”、“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中国剃须刀生产基地”等,其30多个制造业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无一例外都是民营企业。
然而,那些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受到限制,或者说对民营企业市场禁入的行业,国有单位垄断的局面仍然难以打破。在这种情况下,温州民营企业另辟蹊径,例如在金融行业,他们探索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投资之路。从城市信用社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即为其中的典型案例。1986年,温州出现了民营的城市信用社,而近年来应运而生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恰恰是国有金融的空白。温州人至今已建立10多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其中最规范的是正泰集团在上海设立的云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其所属的云杉投资合伙基金,这也标志着温州民间金融从私下借贷向组织化、正规化投融资机构的提升,以及向全国性资本市场的扩张。
“走出去”的“温州星火燎原模式”
企业“走出去”的“温州星火燎原模式”,是有关专家分析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十大模式”之一。近年来,温州企业的“走出去”,逐步从以往的产品销售向直接投资设立国外子公司或并购国际知名企业的方向演进。这正符合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的要求。马津龙认为,从积极的意义上说,培育跨国公司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参与全球竞争、实现全球范围整合资源和打造国际性品牌的需要。从消极的意义上说,随着原材料价格和劳动报酬等要素成本的提高,以及生态环境约束的加大,温州一些传统产业企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走出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转移。哈杉公司在尼日利亚设立鞋业企业,并在意大利并购知名的威尔逊鞋业公司,则属于积极跨国公司的方式。2007年该公司尼日利亚企业的利润是温州企业利润的10倍以上;而哈杉的威尔逊公司生产的皮鞋,价格也比国内皮鞋高出10倍甚至几十倍。
马津龙认为,30年经济改革业已“立”起来的最引以为豪的制度性成果,莫过于市场主体的民营化。正是民营企业的应运而起,为中国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广泛而深厚的基础,而温州恰恰是“中国民营经济的领跑者”,它的经营艺术及海外经营经验值得许多企业学习借鉴。
(本报记者 王爽 实习生 王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