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津龙 发表于 2018-11-10 13:03

在《我与温州模式》一书首发式上的发言

封面、目录。
http://www.703804.com/mocuz/3.0/index.php?mod=viewthread&tid=16281893&viewthread_share=1&isshare=1&version=3.0 部分编委会成员合影。 40年前启动的经济改革,是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历史性转型。为什么要改革?是因为计划经济——严格说是半计划经济半胡闹经济——以及长年累月的政治运动,特别是十年“文革”浩劫,使得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怎么改,路在何方?其实并不清楚。权力中心一方面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放宽政策,另一方面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这样的“约束条件”下求解“目标函数”,即所谓“摸着石头过河”。其实,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孰优孰劣,人类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早已给出答案。经济学家特别是经济学诺奖得主哈耶克,也早已先知般地证明了,计划经济是《通向奴役的道路》;认为人为的计划、设计,可以有效地配置资源,这是《致命的自负》。事实上也确实是致命的,人类特别是中国人为此付出了数以千万人生命的代价。但在较长时间里,市场经济仍被认为是坚决不搞的“西方那一套”。由于历史、文化的特定原因,温州民间自发地选择了发展民营经济的道路,即所谓“温州模式”。尽管温州模式条件下从头发展的家庭企业、家庭作坊、个体工商户体量弱小、档次低下,相对于产权归所谓“集体”、“全民”的乡镇企业、国有企业,却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从而具有市场对计划的制度优势。正是凭借制度创新的先发优势,使得贫穷落后乃至逃荒要饭、卖儿卖女的温州农村,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神奇般崛起。对于最先创业创新的农民企业家来说,更有意义的还不是脱贫致富,而是身份自由和人的解放。但人们对温州模式的兴趣,并不在于它给温州带来的变化,而在于它给中国改革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有效途径。事实上,也正是由于温州模式的启发和诱导,各地产权模糊的乡镇企业先后普遍改制为民营企业,从而为中国的经济制度,初步奠定了民营化的微观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市场经济将无从谈起。从这样的意义上,可以认为正是温州模式,引领中国改革初步走上了市场取向的正道。温州模式的创立,首先当然要归功于温州的民营企业家。没有民营企业,也就没有温州模式。但温州模式最终得以在政治意识形态的沉重压力下获得艰难的成功,也离不开支持民营化、市场化改革的理论工作者和各级领导干部为温州模式的摇旗呐喊、奔走呼号、保驾护航。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让曾经参与温州模式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回顾、总结他们对温州模式的研究过程和研究心得,是很有必要的。鉴往知来。回顾不是为了缅怀曾经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或者惋惜一度的停滞和倒退,而是为了重启改革或者后改革提供启示。中国改革的全面深化依然任重道远——任无比重,道无限远;民营企业和市场经济本身,也要不断发展、完善。但经济制度的市场化,从而市场主体的民营化,始终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从这样的意义上说,温州模式所做的政策选择、路径探索和制度创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中国的改革与发展,都具有永恒的重要性。



马津龙 发表于 2019-1-1 23:49

thrj 发表于 2018-11-11 09:46
温州模式概念的经典表述还是应该为:以家庭工业为基础,以购销员为骨干,以专业市场为依托的发展农村高品经 ...

正是这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我与温州模式》一书首发式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