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委书记:
刚才看了一下你在703804网站的讲话:《陈伟俊:持续擦亮打响“两个健康”金字招牌,聚焦十个方面打造标志性成果》。
http://bbs.703804.com/forum.php? ... 6878&extra=page%3D1
感觉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一些经济管理的瑕疵,具体理由如下:
一、温州国民经济建设,当前主要的经济矛盾是:经济结构性失衡。如温州企业招工难、融资难、厂房租金贵、瓯海区政府发行房票等问题,就是冰山一角。
而“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经济药方),和经济结构性失衡(温州经济病症),不具有“对症下药”的管理效用。即这是“形式主义”的经济管理方法。
中央目前的经济战略是“稳中求进、六稳、六保”,而不是“两个健康理论”建设,这一点,市委书记要注意“对标对表”。重点管理好温州的“稳就业、稳金融、稳预期、保市场主体、保基本民生”等工作。
因此,如果市委书记想通过创建“两个健康”先行区,来解决经济结构性失衡,是不可能的。到头来,可能是温州“两个健康理论”建设取得巨大胜利,而“温州企业招工难、融资难、厂房租金贵、瓯海区政府发行房票等问题”,会涛声依旧!
这就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问题导向”。
二、《人民日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以此类推,温州经济实践是检验“两个健康”理论的唯一标准。
当前温州国民经济现实、经济实践,如何落实“稳中求进、六稳、六保”,是温州市委、市政府管理的重点,而不是上述“两个健康”理论。这一点,我们不能“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在温州经济管理方面,存在以下的客观的、潜在的经济管理风险:如果我们温州只有先进的“两个健康”理论,而与此同时,温州经济一地鸡毛,经济结构性失衡,企业招工难、融资难、厂房租金贵,瓯海区政府在非法发行房票,而且这些事情都没人管,一叶障目,去研究什么“两个健康”理论体系,那么说明这个经济理论、经济管理激励导向就是完全错误的、脱离实践的,是经济管理领域的“形式主义”。
当前,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不是以理论建设为中心。
三、市委书记说:
要统筹理论提炼升华和工作闭环落地,把系统导向贯穿始终,在理论研究上求突破,在标准引领上走前列,在数字改革上树样板,在清单落实上抓集成,在联动协作上聚合力。
----------------------------------------
客观的说:当前温州市委、市政府经济理论管理水平,一地鸡毛,根本没有能力在现代经济理论方面取得突破,市委书记不能临渊羡鱼。具体理由如下:
1、温州组织部根本不懂经济,具体经济笑话,我就不说了。其选拔的人才,懂不懂经济,地球人都知道,详见温州金融改革。
2、温州市政府对于经济战略和策略,分不清。经济战略决策出错了,却希望在策略领域解决问题,这是不可能的。
3、目前市政府的经济专家,经济理论水平比较差,很多是非经济专业毕业的秘书,对现代经济认知很糟糕,其经济知识结构不完善,对于现代经济方法论基本上一头雾水,导致去年经济笑话满天飞。今年不要出经济笑话,就阿弥陀佛、烧高香了。
4、现有的温州市政府领导、经济专家,根本看不懂《十九大报告》中的经济战略。如中央在说“”稳中求进”,温州市长在鼓吹“大建大美”。中央说“六稳(含稳金融)”,温州瓯海区政府在发行“房票”。《十九大报告》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温州学区房炒到10万元一平方,百姓怨声载道。
5、温州市政府基本上没有人懂现代经济案例分析方法,罔顾经济现实,罔顾经济管理路径,异想天开的事情,很多。如今天又在703804网站鼓吹“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了。
6、经济问题说错了,没人管。如温州商务局鼓吹的“打造时尚产业”问题,还写入今年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与此同时“美特斯公司”濒临破产。
就温州经济理论管理、“两个健康”理论建设而言,市委书记当务之急,是必须想办法确保温州市委、市政府经济管理在2021年不要出“经济笑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