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188|回复: 0

转载:《当前经济政策具有明显的改革特征》(陈剑)-2013-10-16

[复制链接]
     

1689

主题

35

回帖

862

积分

金牌写手

积分
862

荣誉勋章→终生成就荣誉勋章→论坛贡献荣誉勋章→风雨同舟荣誉勋章→爱心大使荣誉勋章→原创写手荣誉勋章→论坛卫士荣誉勋章→魅力博客荣誉勋章→活动精英荣誉勋章→艺能先锋荣誉勋章→民情观察员荣誉勋章→优秀会员章

发表于 2017-8-15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发布时间:2013-10-15

[TR]
[TD]
  自2013年3月新一届政府组建至今已经半年多,其经济政策也愈益清晰。依笔者看来,新一届政府的经济政策,改革特征明显。其基本内容,可以简略概括为“二、三、四”。即“两个凡是”,“三个字”,“新四化”






(共 识 网 配 图)

  “两个凡是”,新一届政府经济政策的基本理念

  所谓“两个凡是”,就是李克强总理2013年3月上任之初提出的,凡是市场能够做到的,交给市场;凡是社会能做到的,交给社会。

  “两个凡是”核心是政府向市场放权让利,激发市场活力;政府向社会放权,将那些本应由社会承担的事务交由社会承担。而要实现“两个凡是”,就必须加大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改革才有可能做到。

  “减、放、管”———新一届政府经济政策的基本特征

  为推进“两个凡是”,需要加大政府自身改革力度,用三个字概括,就是“减、放、管”。

  (一)减

  “减”,包含以下4层含义:

  1、减政

  通过简政,转变政府职能,是新一届政府力主的一项重要改革。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涉及铁路政企分开、卫生计生整合、食品药品监管等方面。这次改革的核心就是转变政府职能,也是简政放权。减政,不能“换汤不换药”,要把不该管的微观事项坚决放给市场、交给社会,该加强的宏观管理切实加强,做到事前审批要“放”,事中事后监管问责要到位。

  2、减少行政审批

  2013年6月1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再取消和下放32项行政审批事项。新一届政府在减少行政审批方面可谓疾步快跑,目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215项,李克强总理曾经承诺在本届政府内取消和下放近600个项目,已经完成逾30%。

  3、减少对微观经济的干预

  政府不应扮演市场主体的角色。市场主体应当是人格化的财产主体,政府不具有承担市场主体责任的能力。

  政府不应直接去组织融资和操办项目。一个地区的领导就决定管辖区域内要发展哪些产业,要有多少个项目,可以决定财政给哪些企业进行投资补贴。它造成一个后果,就是产业同构化、同质化。且投资效益没有切实保证。由于对市场缺乏足够分析,一阵风上马的项目极有可能导致投资效益低。

  不违法设立行政许可和市场准入。市场经济实行“非禁即入”,即除非有法令明令禁止的,每一个公民都可以自由进入。

  4、减少赋税

  中国企业赋税严重,要让企业轻装,需要减轻企业赋税。

  新一届政府一直力主结构性减税。2013年7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这次对小微企业减税,按每月最高限额2万元大致测算,一年减税约400亿元,虽然在总规模达12万亿左右年度公共财政收入中,合计占比不足0.4%,但这却是一个好的开始。此外,“营改增”(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税制改革也是减少赋税的一种形式;全力压缩“三公”开支,对以往过惯了宽松日子的各级政府,需要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了。

  通过“减”,降低了创新创业的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释放了市场潜力。

  (二)放

  只有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才能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造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政府向市场放权。首要是政府对市场的尊重,包括对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的尊重,按经济规律办事,等等。政府向市场放权,其核心内容是放松管制。例如,放开贷款利率,这是金融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二是政府向社会放权。政府向社会放权,是为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通过放权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三是中央向地方放权。中央向地方放权,重要的是发挥地方的优势、地方的积极性,解决财权事权不匹配的问题,增强地方自主权。

  (三)管

  管的含义是把该管的事务管好。政府自身改革不仅要减少和下放权力,还要创新和改善政府管理,加大对市场监管,管住管好该管的事,工作重点应转到为市场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上来,转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转到建设一个公共服务型政府上来。与此同时,政府应当在纳税人的监督之下,改善政府自身的管理,杜绝贪污和浪费,做到低成本、高效率地为公众提供服务。

  “新四化建设”———新一届政府经济政策主基调

  所谓“新四化建设”,就是市场化、全球化(国际化)、城镇化和信息化。之所以把“新四化建设”看作新一届政府经济政策的主基调,与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的大半年时间内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关。推进“新四化建设”,既是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是推进新一轮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措施。

  (一)市场化

  市场化建设,重在提升市场潜力,释放市场活力。中国35年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经济持续近10%的速度增长,一个基本原因是中国选择了市场经济,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巨大潜力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并没有完成,“半计划、半市场”,是人们对这种体制目前状态的一种描述。因而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特别是如何发挥市场经济潜力和规范政府行为,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市场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规范政府行为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作用,一是制定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提供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即建设一个法治的市场环境;二是建设一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服务型政府,即为公民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与服务。政府不能作为利益攸关方与民争利,政府也不能过多干预微观经济活动,这样只能为经济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明确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就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行为进行规范。“减、放、管”,是新一届政府对政府行为规范提出的要求。政府减少行政审批和减少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向市场放权,做好自己应做的事,包括对市场行为进行监管,是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还包括政府如何运用好的看得见的手,包括如何运用好经济手段,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新一届政府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其宏观调控政策的基调也十分清晰。就是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从宏观层面来看,去库存、去产能要解决的是产能过剩和结构性过剩。中国近年金融杠杆化不断加深,特别是房地产、各类矿产的大幅上涨过程,其实也是政府、企业和居民不断加杠杆的过程,结果表现为企业负债、政府负债都在不断增加。

  2、明确市场的基础和主体

  市场经济的基础和主体是企业,还是政府,这个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即使企业被看作市场经济的基础和主体,也有一个不同所有制企业,能否都被看作市场经济的基础和主体的问题。这涉及如何对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中作用有一清晰定位,如何打破国有企业对行业的垄断,垄断行业如何逐步向民营经济开放等问题。上述问题实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项经济政策的制定,应当真正做到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而不论企业所有制性质是如何不同。

  (二)全球化(国际化)

  推进中国对外开放水平,实际就是提升中国的全球化或国际化水平,进而扩大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经济全球化浪潮大体是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中国虽然卷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时间较短,但中国可能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国。中国2001年加入了WTO,在中国加入WTO的十年中,中国在全球经济的作用得到较为充分显现。2001年,中国全年货物进出口贸易只有6000亿美元,2012年则达到3.86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主要贸易大国,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第二进口大国。全年货物出口占全球份额升值11%左右。中国作为贸易大国,在全球地位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虽然近年来,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下降,从中国自身发展角度分析,需要提升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但就全球发展分析,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仍可以大有作为。在跨国商品、服务贸易和资本流动等方面都有巨大发展空间。就货物进出口分析,中国在印度、非洲、南美和俄罗斯等地区的发展潜力巨大,未来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到2020年,中国出口份额占全球的15%是完全可能的。

  新一届政府,在推动中国的全球化水平和对外开放方面作了大量努力,特别是把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作为对外开放的关键举措。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的示范作用在于,中国市场的开放度将逐步加深。9月,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最终实现自由化的产品占全部商品税目的90%,涵盖进口总额的85%。上述这些内容,都进一步推进了中国对外开放水平。

  (三)城镇化

  2012年,中国内地总人口为1354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7118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2.6%,比上年末提高1.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仅2012年全年,中国就有1700多万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这说明,中国仍处在人口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按照目前中国城市化发展态势,中国大体在2025年左右完成中国城市化进程。即中国城市化水平达到65%左右之后,其快速发展态势将告一段落。也就是说,在今后十余年,中国仍处在城市快速推进时期,这对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

  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对经济增长推进十分显著。新一届政府把推进城镇化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把提升城镇化水平作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城市化的推进需要水、电、路、气等公用事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同发展,也会带动房地产、建筑材料如钢铁、水泥等多项产业的发展,带动就业、教育、卫生、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新一届政府在推动城镇化建设方面所作的努力包括,推动了棚户区改造,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治理城市污染。

  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加速的重要体现,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如何使进入城市成为城市居民的大量原农村人口真正融入城市,使他们在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与服务上享受与城市户籍人口同样的待遇,如何为流入城市的农村居民或农民工,提供平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是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信息化

  2012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6%。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几乎相差30个百分点,其巨大发展潜力成为中国进一步增长的动力。推进中国信息化水平,主要是推进两个融合。一是制造业与信息产业的高度融合。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孪生子”,其深度融合是产业升级的方向与动力;二是在推进服务业发展方面,也需要用信息化提升整个服务业水平。新一届政府提出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如何打造,一项基本内容,就是推进两个融合。新一届政府提出把服务业打造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与信息业的融合。国务院制定了信息消费、文化创意等政策支持。信息消费有望成为继房地产、汽车产业之后的又一消费领域的新的增长点。
[/TD][/TR]
[TR]
[TD]
 大力推进“新四化”建设,也就是大力推进中国经济的增长。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就是要不断完善市场化,不断拓展全球化(国际化),促进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信息化与制造业、服务业不断融合,通过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进而推动中国经济整体持续健康发展。

  需要配套改革相伴随

  新一届政府经济政策要取得好的成效,需要其他配套改革措施相伴随,不然难以深入。以减轻企业赋税为例,中国企业赋税太重了,按照国务院财政部的公布的数据,中国赋税达到了40%以上,OECD(经合组织)最高不超过27%,平均就是24%。政府要减降低赋税,但是企业赋税重又是和行政成本太高紧密相连。中国被称为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政府,财政供养人口超过6000万,同时还是五级政府,党政又各一套体制,政府太大,行政成本高昂。要减少宏观税负,没有行政管理体制乃至政治体制改革相伴随是困难的。

  此外,关于市场经济的基础和主体,也是一个目前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中国选择了市场经济,实际是一个被动接受,是一个“不得不”的过程,不情愿但又必须做这样的选择。因而在选择市场经济之后,理论准备尤其不足。至今我们对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和一些规律性的认识,至今没有形成一个共识。如果在这些最基本的原理上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认可,中国的市场经济仍将是裹足不前,很难继续往前推进。而要推进中国市场经济建设,仍然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一切有用的成果,包括几百年来西方社会对市场经济的一些规律性认识,这也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关。

  新一届政府经济政策仍处在健全和完善过程中,但其基本理念、基本特征、基本内容已经清晰。如果能够有政治体制改革相伴随,所焕发的正能量令人期待。

[/TD][/TR]
[TR]
[TD]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来源日期:2013-10-14 责任编辑:蒲文昕
[/TD][/T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891703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4-4-27 02:01 , Processed in 0.232119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