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303|回复: 1

坐稳浙江“第三极”,温州胜算几何?

[复制链接]

681

主题

0

回帖

326

积分

老蟹

积分
326
发表于 2020-12-22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wV4GNK5LJLT4Fl88.jpg

图片来源:温州发布官微



对于全国经济第四强省浙江来说,杭甬“双子星”当仁不让, 至于谁能成功上位浙江“第三极”却多少有些争议。


“连车牌都是浙A、浙B、浙C,显然是杭甬温三足鼎立”,确实,从经济体量来看,温州仅次于杭州和宁波、常年位列全省第三。


近日,温州“十四五”规划建议出炉,也明确提出温州未来5年的战略定位——做强全省第三极,建好长三角南大门。


但需要指出的是,从目前的形势看,在杭州、宁波两大省内头部城市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绍兴、嘉兴、湖州等地也迎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再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全面铺展,这三座城市正从不同维度向省内“第三极”发起攻势。此时想要坐稳“全省第三极”的温州,胜算几何?


浙C 的目标
j0pllsrSk5ieENRM.jpg

图片来源:温州发布官微



“‘高’是这份蓝图最鲜明的特征之一。”在研究起草专班成员看来,温州“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目标,都属于“跳起来够一够”的高度。


此次,温州“十四五”发展总体目标为:全力打造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的全省第三极,全力建好具有鲜明温州特质的长三角南大门。
具体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方面——到2025年,力争迈上万亿级地区生产总值、千亿级地方财政收入、千万级常住人口、百万级新增人才的发展新台阶,经济实力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排名中不断前移,全省第三极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升。


在转型升级全面突破方面——产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一批千亿级产业、项目、平台和企业不断形成;进入全国创新型城市和人才强市行列。到2025年,全社会R&D占比达3.0%左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达10%左右。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2019年温州GDP为6606.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9亿元,年末常住人口为930万人。



要实现“万亿级GDP”和“千亿级地方财政收入”目标,就意味着到2025年,温州GDP要比2019年末多出近50%,地方财政收入增幅还要更高;“千万级常住人口”,则意味着2025年全市至少要比2019年末多出70万人。


显然,要担起浙江“第三极”,温州在有意识地大步向前——仅以人口为例,近段时间,浙江多市召开市委全会并审议通过相关建议,但将常住人口明确写入“十四五”目标的,温州是第一个。


早在十年前,当地媒体就曾分析:温州,注定要经过一次涅槃,能不能在涅槃后重生,最终取决于这个城市的真正财富——人。


温州市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温州吃够了‘人’的苦头:因为资源禀赋和地理条件,人才难引更难留。
据当地媒体报道,在温州企业因为招不到人才,只好外迁的例子,比比皆是,甚至还曾出现过“温籍大学生不回温”的现象。


也正是基于这一切身发展之痛,“千万级常住人口”“百万级新增人才”等被明确写入温州“十四五”发展目标。


曾经的“铁三角”
xFI4BUa241SQrdRI.jpg

图片来源:温州发布官微



在杭甬唱响‘双城记’的背景下,找准城市方位、提升战略地位,打造成为综合实力和竞争实力显著增强的全省第三极。
这是关于温州“十四五”战略定位的官方表述。而在这之前的2017年,温州的定位是与杭甬组成省内“铁三角”。


作为浙江最重要的三座大城市,杭甬温“铁三角”构成了浙江经济的台柱子,这三座城市发挥积极影响的杭州都市区(杭嘉湖绍)、宁波都市区以及温州都市区正是浙江大都市战略的基本面。
HOATOiYVgvSZWvsA.jpg

浙江四大都市区 图片来源:浙江省发改委网站



在当时,《温州日报》在头版刊发题为《强化打造浙江省“铁三角”的历史担当》的文章指出:
过去30多年,杭州、宁波、温州历来雄踞浙江全省前三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审视当下区域竞争格局,杭州、宁波标杆在前,温州该拿出什么样的谋略与作为锁定“铁三角”格局,是绕不开的发展之问。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发祥地,温州创造过为世人称道的增速传奇——数据显示,1978-2004年,温州GDP增速14.1%,位居浙江省首位。


而在这之后,温州经济增速一路下行,年均增速跌至全省末位,“温州模式”逐渐式微。



在外界普遍看来,粗放增长优势不再、产业转型滞后、企业空心化严重等问题日益凸显,让这座浙江最年轻的城市陷入“失意”困局。民间有关“温州‘铁三角’的地位正在削弱”的质疑声越来越多。


直到今天,“铁三角”的声音已逐渐弱化,杭甬“双核”抱团崛起、温州打造“第三极”的局面取而代之,很显然,浙江省内的城市格局已经发生微妙变化。


温州的对手是谁?
LhJHH7JA7JH6unJD.jpg

图片来源:温州发布官微



在浙江诸多城市中,杭州、宁波作为老牌经济强市,GDP双双突破万亿,可以说是当仁不让的省内“双子星”。


2019年,杭州、宁波两地GDP分别为15373亿元、11985亿元,相差超3000亿元。而在杭甬“双核”之外,排名第三的温州GDP仅为6606.1亿元,与宁波拉开5000多亿元的差距。


此前就有观点指出,经济第三城GDP尚未突破万亿,是浙江GDP多年不及江苏的原因之一——
在邻省江苏,经济第四城南通距离万亿俱乐部只差“临门一脚”,第三名的无锡更是早在2017年就突破万亿大关;


反观浙江,目前GDP排名第三、第四的温州、绍兴,距离万亿GDP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一个客观事实是,作为全国第四大经济强省,仅仅依靠两座主力城市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杭甬难以辐射的广大浙南地区,亟需依靠“第三城”的带动。



那么,从“铁三角”到“第三极”,“退而求其次”的温州,能不能稳坐省内“老三”?


事实并不乐观。在与“标兵”杭州、宁波渐行渐远的同时,身后的“追兵”也在加速迎头赶上。


例如,GDP省内排位仅次于温州的绍兴,凭借位于杭州和宁波之间的地理位置,可以说在杭甬一体化发展中占据天然优势。


早在2016年,绍兴代管市诸暨就开始实施“北承南接”战略,2017年开工的诸暨临杭产业园就是该战略的重要产物;


依托杭绍甬智慧高速,与杭州江东新区、宁波前湾新区相距均不过几十公里的绍兴滨海新区,有望形成西连杭州、东接宁波的东西向发展主轴;


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也纷纷与绍兴开展合作……


至于最近增势迅猛的嘉兴,更被很多人认为是最有可能超越温州、成为浙江“第三极”的后起之秀。


2019年,嘉兴GDP5370.32亿元,与温州差距在1300亿左右、增速落后1.2个百分点。到了今年前三季度,二者差距已明显缩小——


温州GDP4860.7亿元、同比增长1.8%,嘉兴GDP3887.65亿元、同比增长1.7%,经济总量差距在1000亿左右,增速仅相差0.1个百分点。


而从区域格局来看,在长三角,嘉兴地处江浙沪“中心”,区位优越,在浙江省内,被赋予“接轨上海”桥头堡的使命,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可观【这座浙江“小城”, 凭什么突破万亿俱乐部重围?】。


相比之下,长期处于海西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夹缝”中的温州,直到去年6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才被明确列为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成功挤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快车道”。


未来5年,温州如何“左右逢源”,或将成为其实现“全省第三极”和“长三角南大门”目标的关键所在。



39

主题

1822

回帖

3318

积分

元老

积分
3318

荣誉勋章→风雨同舟

发表于 2020-12-22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老三和老二差距越来越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0577)88891703 举报QQ 139703804|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自律管理承诺书|手机版|小黑屋|柒零叁网 ( 浙ICP备08111123号-1 )

GMT+8, 2024-6-2 21:45 , Processed in 0.042390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