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津龙 发表于 2017-8-15 13:09

为万世开太平——科斯为什么要主办“中国经济改革国际研讨会”-2008-7-21

为万世开太平
——科斯为什么要主办“中国经济改革国际研讨会”
2008年7月14日至18日,筹备了1年的 “中国经济改革国际研讨会”,在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Gleacher会议中心如期举行。这是我参加过的最高规格的国际性学术会议,芝加哥经济学派的科斯、诺斯、蒙代尔、福格尔等4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与诺奖得主齐名的产权理论代表人物德姆塞茨,以及其他不少欧美知名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但会议的发起人和出资者只是科斯。可以说,这是一个纯粹由科斯个人主办的国际性会议。
那么,科斯为什么要主办“中国经济改革国际研讨会”呢?
心理阴暗的人首先要怀疑这个美国人有什么阴谋(其实科斯是英国人,尽管在美国生活了大半辈子,他并没有加入美国国籍),政治敏感的人肯定认为其中有复杂的政治背景。诚然,参加会议的经济学家、法学家不可能没有意识形态倾向,他们心目中的改革目标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只能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但如此高规格的国际性会议纯粹是一次没有官方介入的学术性研讨会,则是政治化的中国人难以置信的(就像看待在美国举办的奥运会可以个人承办一样)。这也许与科斯远离政府的倾向不无关系。据说芝加哥经济学派大名鼎鼎的弗里德曼,曾经有意安排科斯与美国总统里根会晤,却遭到科斯的谢绝。
我曾经猜测,科斯之所以发起这次会议,可能与他有较多的中国经济学家朋友以及他的理论对中国的改革影响较大有关。他与曾经也是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现为香港大学经济学教授张五常的关系众所周知,张五常在会议上交流的“献给科斯”的《中国的经济制度》一文,一开始就提到,科斯的“权利要清楚界定的理念,唤醒了一个庞大的国家”。科斯最近10年来的得力助手,是中国留美学者王宁博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任主任周其仁,也是他赏识的中国经济学家。特别是,当1991年科斯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消息传来时,一批中国经济学家聚集在茅于轼家中举办了一个自发的庆祝会,并给他发去热情洋溢的贺信——科斯曾说过,这是当时众多贺信中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封。
直到会议最后一刻,我们才完全明白促使这位学术大师和道德伟人举办这次会议的信念,正是这种崇高信念支撑着这位已经行动不便、需要依赖轮椅的虚弱老人,5天来始终坚持着参加会议。他的结束感言只是不多的几句话,没有亲历现场的人很难感受其中的语重心长。
会议即将结束,这是科斯向在场的人们道别;人生即将结束,这是科斯在向人类道别。他没有子女,但他祝愿后人不再遭受他这一代人所经历的20世纪的苦难。当他说到“我即将长眠”时,现场已经有人热泪盈眶。当科斯发自肺腑地说出“祝福你们,感谢你们”时,全场自动起立,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附:
我即将长眠,祝你们成功
——科斯在“中国经济改革国际研讨会”结束时的讲话
(2008年7月18日下午4时40分 于芝加哥大学商学院Gleacher会议中心)
我不知道我该说些什么。
这次会议很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成功。1978年以后在中国发生的情况,使我感到很惊奇,惊奇是因为我不明白。所以,我就想要开这么个会议,让那些亲身参与中国改革活动的人,包括企业家、政府官员和学者们,给我们作个介绍。
我对中国的未来,一直是坚信不疑的。年轻时,我看了马可波罗的书,非常惊奇,但后来有很长一段时间落后了。我一直感到,中国有巨大的潜能。从1978年以后,我认为它一直在朝着实现这个潜能的方向发展。1978年以后,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是,人类往往会犯错误。我1910年出生,当时,工业革命已经成功,社会机制也比较完善。但在我4岁时,一战爆发,那是一场愚蠢的战争。后来,共产主义国家也诞生了……
那么,看看现在的状况,看来一切发展得还不错。我为张五常的书写序言,其中写到,“中国的奋斗,就是世界的奋斗”(按:原话是“The struggle for China is the struggle for the world”,当时会场同声翻译的是“中国的挣扎,也是世界的挣扎”)。你们什么时候真正实现这个奋斗的目标,我是看不到了。但这次会议有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
我祝愿你们100年以后能够成功!
我即将长眠——如果你们能取得成功,我会感到很幸福!
祝福你们!感谢你们!




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朱锡庆教授会后谈到,如果科斯能来中国,哪怕只是亲自看一眼他关爱了一辈子的这个国家,中国即使给予他最高规格的礼遇,也不过回报了老人这份痴情的万分之一而已。



data/attachment/forum/201708/12/211559466514.jpg
500){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500;this.style.height=(500/this.width)*this.height;}">
会议第一天上午中场休息时与科斯合影。风烛残年的老人已经行动不便,但思维敏捷、精神矍烁。


data/attachment/forum/201708/12/21160510033.jpg
500){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500;this.style.height=(500/this.width)*this.height;}">

    会议第二天与科斯的合影


data/attachment/forum/201708/12/21161685320.jpg
500){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500;this.style.height=(500/this.width)*this.height;}">

会议第三天,他照样坐在听众席上(白发者)。直到会议结束之前几分钟,我才知道我拍的照片主席台上模糊不清是因为错误地用了闪光灯的缘故。


data/attachment/forum/201708/12/21161690965.jpg
500){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500;this.style.height=(500/this.width)*this.height;}">

我的演讲在7月17日会议第四天的上午,中午科斯邀我在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Gleacher 会议中心601室共进午餐(主动前来担任翻译的是在美国当律师的温州女孩尤佳)。


data/attachment/forum/201708/12/21162904374.jpg
500){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500;this.style.height=(500/this.width)*this.height;}">

会议第五天,主席台自左至右坐着新宏基的Mike Wong (黄植荣)、联想控股的常务副总裁李勤和万科董事长王石等企业家,满头白发戴着耳机听同步翻译的是科斯。



data/attachment/forum/201708/12/21163847849.jpg
500){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500;this.style.height=(500/this.width)*this.height;}">

7月17日上午在研讨会上做题为《中国经济改革中的温州模式》的演讲(听众席上边听边看讲稿的是茅于轼,坐在茅老前面的是科斯的助手王宁博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万世开太平——科斯为什么要主办“中国经济改革国际研讨会”-2008-7-21